網傳「手指貼退熱貼」易入眠?醫生拆解潛在風險 1類人誤用或溶血致命
發佈時間:16:50 2025-10-15 HKT

【失眠/睡眠/退熱貼】近日社交網上瘋傳在「尾指貼退熱貼」可以幫助入睡,有不少網民「跟風」嘗試後聲稱有效、大讚「好好瞓」;亦有網民分享自己嘗試後不慎吃到退熱貼。本港家庭醫生林永和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時,拆解尾指貼退熱貼的潛在健康風險,更警告不是人人都適合用?
網傳「尾指貼退熱貼」易入眠?醫生拆解潛在風險
有日本網民近日在Instagram上傳影片分享指,只要剪一小塊退熱貼圍著尾指貼一圈,再用透氣膠布固定,即可改善睡眠質素,更指自己和丈夫都親身試過,非常有效。該網民解釋,尾指對應著心臟、自律神經、腎臟等部位。透過用退熱退冷卻尾指,可以鎮定過度工作的神經,讓身體深層的緊張感一下子放鬆下來,從而改善睡眠,相關做法引起不少網民彷效:
「尾指貼退熱貼」易入眠?
蠶豆症患者忌用含樟腦退熱貼
對於「尾指貼退熱貼」助入眠的做法,本港家庭醫生林永和表示,此舉缺乏醫學及科學根據,並指出「好瞓」效果僅源於退熱貼的冰涼感(樟腦成分有薄荷感)能暫時刺激局部皮膚,使表層肌肉感覺放鬆,「可能有少少放鬆自己的功效,但幫助睡眠或整體舒緩疲勞的可能性極低。」
他提醒,此舉有可能伴隨著健康風險。由於部分退熱貼含有水份、高分子凝膠、樟腦等成分。林醫生表示,G6PD缺乏症(蠶豆症)嬰幼兒如長期接觸樟腦成分,有機會引發「溶血症」的致命風險;建議為嬰幼兒選購時退熱貼,務必選擇無樟腦、成分簡單的產品。另外,長時間貼敷退熱貼可能導致皮膚敏感、皮膚炎,出現紅腫、痕癢等過敏反應,「當然要視乎皮膚接觸範圍,若範圍不太大,吸收入身體的量有限,風險未算好大。」。
對於有本港網民表示自己曾在睡眠中不慎吞吃手指上的退熱貼,林醫生指出,退熱貼不應放入口,如發現誤服要立刻漱口,密切觀察口腔及腸胃有否不適;誤吞異物有哽喉風險之外,凝膠內的化學物質及薄荷可能刺激腸胃,引起作嘔、腹痛。
改善睡眠由生活習慣入手
「尾指貼退熱貼」效果有限且短暫,且非正確長效的舒緩疲勞方法。林醫生強調,處理慢性疲勞與失眠問題,要在最根本的生活習慣入手,例如:
- 保持房間昏暗、燈光調暗
- 準時作息
- 睡前忌做激烈運動
- 睡前避免使用手機
- 睡房溫度涼爽、空氣流通
- 平日規律運動
- 多接觸陽光
- 管理壓力
退熱貼可幫助退燒?
至於退熱貼的退燒功效,林醫生解釋,退熱貼真正幫助退燒的功效有限,只能達至局部性的影響。如果想加快退燒、為身體物理降溫,保持室內空氣流通、用濕毛巾擦拭全身、抹汗、補充水份、如有需要可服用退燒藥,效果已比退熱貼更全面且安全。
失眠有何特徵?過早醒來也算失眠?
甚麼是失眠?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失眠泛指不能入睡、過早或間歇性睡醒而引致睡眠不足。短暫或突發性失眠,通常源自暫時性的生活問題,只會持續數晚至數週。
失眠的常見特徵如下:
- 寢時難以入睡
- 無法熟睡
- 夜間經常乍醒
- 醒後無法再入睡
- 清晨過早醒來
根據世界衞生組織資料,失眠定義如下:
- 難以入睡,難以維持睡眠狀態,睡眠質素差
- 睡眠問題每星期至少3次,至少持續1個月
- 日與夜也想著睡眠問題所帶來的影響
- 睡眠問題令患者有明顯困擾及影響其日常生活
資料來源:asu__kurashi@Instagram、衞生署
延伸閱讀:床單用錯顏色恐失眠?醫生教必選2顏色入睡速度快30% 1原因不推薦白床單
---
相關文章:
睡眠不足不止精神差 1原因更易患癌症/腦退化/中風 研究揭只睡X小時易中招
大暑節氣2025|暑邪入侵易失眠 中醫推介11種祛濕養生湯水食物 清暑熱宜喝冬瓜湯?
打鼻鼾易患中風/心臟病 專家警告2類女士高危!每日這樣動舌頭助止鼻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