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節氣2025|暑邪入侵易失眠 中醫推介11種祛濕養生湯水食物 清暑熱宜喝冬瓜湯?
發佈時間:00:05 2025-07-22 HKT

【大暑2025/消暑】今日正式踏入大暑節氣,註冊中醫師許莉藍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大暑的炎熱程度來到最極致,容易出現腹瀉、失眠、濕疹等不適,並推介多種適合在大暑食用的清熱消暑食物和湯水,為身體降溫祛濕,當中具消暑功效的冬瓜湯適合甚麼人飲用?
大暑2025|天氣最熱的一日?
註冊中醫師許莉藍表示,大暑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2個節氣,是夏季最後一個節氣,亦是全年暑氣最盛的日子,今年7月22日便會正式踏入大暑。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大」指炎熱程度至極,「暑」即炎熱,此時大地上熱氣蒸騰,酷氣難耐;大暑亦是雷陣雨最多的時節,時常出現大雨及行雷。
大暑注意3大養生重點
許莉藍醫師提醒,大暑養生著重清暑祛濕、益氣生津及護陽防寒。
1. 清暑祛濕:大地上熱氣蒸騰,濕熱交蒸,人體在這情況下容易受濕熱之邪影響,需要加強清暑祛濕,避免濕熱鬱積體內。
2. 益氣生津:過度炎熱的天氣容易損傷人體的陽氣,加上熱逼汗出,大暑之時人體的津液亦都容易消耗,需要防出汗過多導致氣陰兩虛。
3. 護陽防寒:天氣炎熱,人們容易過度進食冰凍食物,損傷脾胃,影響消化功能。應減少過度進食冰凍食物,避免過度貪涼損傷陽氣。
大暑濕邪暑熱入侵 易腹瀉/煩躁/濕疹發作
大暑時節,以下臟腑或身體部位容易出現不適:
1. 脾胃:炎熱潮濕的天氣容易使濕邪侵入人體,影響脾胃功能,導致消化不良。濕困脾土則容易腹脹、食欲不振、腹瀉等
2. 心:暑熱之邪,擾動心神,使人情緒不穩定,容易出現煩躁、失眠、心悸。
3. 皮膚:炎熱潮濕的天氣會使人大量出汗,但如果汗液不能及時蒸發,就會阻塞汗腺 。汗出不暢濕氣堵塞,致汗液積聚在皮膚底下,阻礙氣血運行,產生痱子、濕疹等。
大暑食物|養生宜吃8大食物清熱又降火
許莉藍醫師表示,大暑期間宜吃以下一些消暑食物,具有清熱、降火、去濕等效果:
大暑養生食物
1. 綠豆
- 性味:味甘性寒
- 功效: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之效
2. 冬瓜
- 性味:味甘性淡、微寒
- 功效:有利尿消腫、清熱生津之效
3. 淮山
- 性味:味甘性平
- 功效:可補肺、脾、腎之氣,生津益陰
4. 苦瓜
- 性味:味苦性寒
- 功效:有清心降火、解暑明目之效
5. 荷葉
- 性味:味苦性平
- 功效:有清暑利濕、升發脾陽之效
6. 薏苡仁
- 性味:味甘淡性涼
- 功效:有健脾祛濕、清熱排膿之效
7. 西瓜
- 性味:味甘性寒
- 功效:有解暑除煩、利尿降壓之效
8. 烏梅
- 性味:味酸性平
- 功效:有生津止渴、斂肺安腸之效
大暑湯水|3款養生湯水食譜 消暑啱飲冬瓜湯?
針對大暑的炎熱高溫,許莉藍醫師推介多款消暑食譜,包括湯水及清涼凍飲,紓緩各種暑熱不適。
大暑養生湯水
大暑湯水|1. 冬瓜薏仁老鴨湯(2-3人份量)
材料:
- 冬瓜500g、生熟薏仁各20g、老鴨半隻、陳皮5g、生薑3片
做法:
- 鴨肉焯水後與其他材料煲1.5小時。
功效:
- 清暑濕、補虛勞
宜忌:
- 適合濕熱重者;忌體質虛寒、脾胃虛弱、行經期者食用。
大暑湯水|2. 綠豆百合蓮子粥(1-2人份量)
材料:
- 綠豆50g、百合20g、蓮子15g、米100g、冰糖適量
做法:
- 材料浸泡後煮至軟爛,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煮滾後轉小火,煮約1小時煮至軟爛,或至粥變濃稠。可冷藏涼食。
功效:
- 清心解暑、安神
宜忌:
- 適合濕熱重者;忌體質虛寒、脾胃虛弱、行經期間者食用。
大暑湯水|3. 酸梅湯(1-2人份量)
材料:
- 烏梅10顆、山楂15g、甘草5g、冰糖適量
做法:
- 材料煮沸後轉小火煮30分鐘,濾渣冷藏。
功效:
- 生津止渴、消食化滯
宜忌:
- 適合食慾不振、疲勞、口乾舌燥者;忌胃酸過多、脾胃虛寒、行經期間者食用。
- 糖尿病患者不宜食用。
大暑飲食|5類食物不宜多吃 恐加重濕熱上火
許莉藍醫師表示,大暑應少吃以下5類食物,避免加重腸胃負擔或上火症狀。
- 油炸物:助長濕熱,加重脾胃負擔。
- 辛辣(如麻辣火鍋):耗氣傷津,引發上火。
- 溫熱食物如荔枝、羊肉等:性溫,多食易生濕熱,容易上火
- 甜膩糕點:過於滋膩會阻礙脾胃消化,導致脾胃不適症狀。
- 冰品凍飲:傷脾陽,容易導致腹瀉、經痛等。
大暑防中暑|消暑降溫神器如何用?
天氣酷熱想吹冷氣、冰敷,或使用降溫神器解暑,有甚麼要注意?許莉藍醫師表示,在中醫角度,過度降溫會使毛孔閉塞,暑熱鬱內,反致「陰暑」,容易出現頭痛、惡寒症狀。如果天氣熱想開冷氣,建議溫度不低於26°C,而且避免直吹頸背,以免傷及陽氣。如果想冰敷,僅限局部使用,如額頭、腋下,忌敷腹部或長時間使用。
大暑防中暑|養生11大宜忌
除了飲食,許莉藍醫師又列出一些應做及避免做的行為,以避免在這最熱的時節中暑。
大暑應做行為:
- 外出時做好防曬措施;如有戶外活動,選澤清晨或傍晚時分,並且戴遮陽帽。
- 適度運動,如散步、太極等,避免劇烈運動。
- 少量多次飲溫水或淡鹽水,補充電解質。
- 飲食清淡,容易消化。
- 充足睡眠,有條件者可適當午睡。
- 保持心情愉快。
大暑避免做行為:
- 長時間曝曬:正午曝曬或劇烈運動,容易造成脫水、中暑。
- 避免過食生冷:過食生冷食物,容易造成脾胃負擔。
- 避免過度勞累 :大暑天氣悶熱,耗傷陽氣,容易疲勞。
- 避免熬夜:熬夜容易耗氣傷陰,影響身體健康。
- 避免情緒激動:大暑容易煩躁,應盡量保持心境平和,避免情緒激動。
她總結,大暑養生重在平衡暑濕與陽氣,飲食宜清淡、作息宜靜心,方能安然度夏。
專家履歷:註冊中醫師 許莉藍
香港中文大學理學碩士(中醫全科),浸會大學中醫學醫學士及生物醫學理學士(榮譽)
延伸閱讀:《MONOQLO》評測5款人氣冰爽噴霧 3款獲A級即降溫 Biore/小林製藥邊款最好用?
---
相關文章:
冷氣如何開消暑又省電費?專家教3類降溫神器使用攻略 用錯反增中暑風險
低卡雪糕2025|營養師推介18款低卡雪糕/雪條 6款少於100kcal 開心消暑不怕肥!
不一定飲可樂才消暑!營養師推介8種夏季補水飲品 低糖低卡輕盈之選
吃西瓜1習慣恐致中毒亡 專家教2招減風險 用保鮮紙保存也高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