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情緒低落/抑鬱症?陪伴者忌說2句話 精神科醫生拆解治療/預防方法
發佈時間:07:45 2025-07-24 HKT

抑鬱症在本地和全球都是一個無形卻不容忽視的疾病,對不同年齡層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影響。抑鬱症是可以被預防的嗎?如何分辨情緒低落或抑鬱症?若身邊家人或朋友患上抑鬱症,要注意甚麼?
如何分辨情緒低落/抑鬱症?
有別於一般的情緒困擾,抑鬱症的患者所經歷的症狀是會對工作、學業和人際關係造成一定影響,例如持續的失眠和體重驟變直接影響到健康狀況;性格或情緒改變和無故情緒崩潰造成容易和家人衝突;缺乏動力和集中力造成學業成績下滑和拒絕上學,以及社交意願減退,甚至頻繁提及死亡等訊號。
【同場加映】抑鬱症17種症狀/先兆
預防抑鬱症7大建議 多運動/曬太陽也有效!
雖然無法完全避免抑鬱症的發生,但其部分風險因素可通過生活方式調整降低:
1. 吸收陽光,心情開朗
陽光可以增加身體內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的製造,從而改善睡眠。
2. 保持活躍,適度運動
運動可以促進腦內啡分泌,腦內啡具有鎮痛及鬆弛神經作用;運動也可以增加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的分泌,從而令大腦功能更加強壯,促進腦部神經元的修復和增長,減少抑鬱。適度運動也可改善胃口和睡眠。
另外,運動也可以增加一些社交機會,有助改善情緒;也可以增加去甲腎上腺素的分泌,改善集中力和思考。
3. 均衡飲食,補充體能
均衡並定時飲食,避免過度使用咖啡因或酒精類飲品。
4. 睡眠衛生,精力倍增
大腦早於睡眠前30分鐘會釋放褪黑激素,有助睡眠。因此,穩定的睡眠時間和健康的睡眠習慣可以幫助大腦自然入睡。早上適當的運動亦會有助調節晝夜節律和生理時鐘。
5. 情緒管理,學習放鬆
簡單的深呼吸練習,或者是逐步肌肉放鬆練習都對調節情緒有幫助。
6. 思想正面,學習感恩
每天嘗試列出值得感恩的事情,可以讓大腦抽離過份負面的思想和情緒,培養正面思維。感恩的思想也可以讓大腦釋放多巴胺和血清素。感恩的態度也有助建立社交。嘗試避免將自己和別人過度比較,專注於自己已經擁有或者可以控制的事情。
7. 早期篩查,接受援助
接受正確精神健康資訊,若有早期病徵或困擾,便應尋求適當途徑協助。
陪伴抑鬱症家人朋友 可以做/講些甚麼?
主動傾聽,陪著你走:陪伴患者、給予支持和體諒已經是最好的幫助。能夠站在患者的立場思考,有助患者感覺到接納和體諒。有時,過早下一些定論,如「我完全了解你的困難」或者「你想太多了」,這些說話反而會令患者感到不被理解。
保持溝通,配合治療:照顧者和醫生保持溝通互信,了解治療成效和副作用,鼓勵患者配合治療。若發現風險因素如自殘自殺等傾向,便需確保患者所處環境安全,移除潛在危險物品,並盡早讓患者接受醫生評估。
治療抑鬱症有哪些方法?自行停藥有副作用
當懷疑自身可能罹患抑鬱症時,建議盡早向醫生求醫。醫生會透過身體檢查及心理評估,專業鑑別是否患上抑鬱症,治療抑鬱症的主要方法包含藥物和心理治療。
若抑鬱程度輕微,一般心理輔導、靜觀冥想等都會有一定幫助。但是若抑鬱程度屬於中度或以上,則需用藥物治療才有助病情得以儘快改善,從而減少對生活功能上的影響,並減少病情轉差的機會。
1. 藥物治療
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SSRI)是常用的抗抑鬱藥。抗抑鬱藥有助提高血清素和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從而改善抑鬱症狀和集中力,令人感到放鬆、安穩、平靜。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主要症狀、其他的身體疾病和正在服用的藥物來選擇合適的藥物。抑鬱症的症狀一般會在服藥後幾個星期內逐漸改善。服藥初期,醫生會較頻密覆診,觀察藥物效果和會否出現副作用。如果病情穩定下來,一般建議持續服藥6個月以維持病情穩定。如果抑鬱屬於重複病發型,則建議持續服藥較長時間或連續服藥。初期用藥可能引發噁心等反應,但通常能逐步調節和隨着時間適應得以緩解。
值得注意的是,服用SSRI會提高血清素水平,貿然停藥會出現戒斷反應,因此,服用SSRI的病人要在醫生的指導下用藥和停藥,避免產生不良的副作用。切勿自行調整劑量或停藥。如對劑量有任何異議,必須先行與醫生商量。
對於單一藥物反應未如理想的患者,醫生或許會建議使用多於一種抑鬱藥的配搭,或者配搭穩定情緒藥或新一代抗精神病藥物。
2. 心理治療
心理治療主要是透過改變病人的負面思想及行為模式,令病人可以更客觀及有科學根據地改善自己的情緒問題。現時本港較常採用的治療方法包括認知行為心理治療法、心理分析法。
認知行為心理治療法主要是通過思想分析,協助病人培養新的思維和生活模式,一般較具目標性且療程相對來說較短;心理分析法則是透過理解和分析病人的過往經歷,以至潛意識所形成的意念,從而理解抑鬱情緒的癥結,探討較為全面和深入,療程會相對較長。
總括來說,雖然醫學日新月異,但是病人和家人對於疾病的認識,並且自身在生活習慣上和心態上的調節是缺不可少。只要患者和醫生及家人攜手合作,康復的道路是不孤單的。
撰文:精神科專科醫生 潘錦珊
延伸閱讀:吃香蕉三文魚可減壓抗焦慮?營養師推介10種食物 改善情緒又護腦
---
相關文章:
港女反覆胃痛吃藥也沒用 狂照胃鏡極焦慮 揭患身心症 一文解構常見症狀/治療方法/高危因素
30多歲女嚴重抑鬱出現7重人格 精神科醫生陪伴10年耐心整合:如一命換一命|醫生專訪
米埔首條「心寧步道」啟用 鼓勵市民放慢步伐靜觀 運用五感連結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