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辨情绪低落/抑郁症?陪伴者忌说2句话 精神科医生拆解治疗/预防方法

更新时间:13:30 2025-07-28 HKT
发布时间:07:45 2025-07-24 HKT

抑郁症在本地和全球都是一个无形却不容忽视的疾病,对不同年龄层的健康和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抑郁症是可以被预防的吗?如何分辨情绪低落或抑郁症?若身边家人或朋友患上抑郁症,要注意甚么?

如何分辨情绪低落/抑郁症?

有别于一般的情绪困扰,抑郁症的患者所经历的症状是会对工作、学业和人际关系造成一定影响,例如持续的失眠和体重骤变直接影响到健康状况;性格或情绪改变和无故情绪崩溃造成容易和家人冲突;缺乏动力和集中力造成学业成绩下滑和拒绝上学,以及社交意愿减退,甚至频繁提及死亡等讯号。

 【同场加映】抑郁症17种症状/先兆

 

预防抑郁症7大建议 多运动/晒太阳也有效!

虽然无法完全避免抑郁症的发生,但其部分风险因素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降低:

1. 吸收阳光,心情开朗

阳光可以增加身体内血清素和褪黑激素的制造,从而改善睡眠。

2. 保持活跃,适度运动

运动可以促进脑内啡分泌,脑内啡具有镇痛及松弛神经作用;运动也可以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 的分泌,从而令大脑功能更加强壮,促进脑部神经元的修复和增长,减少抑郁。适度运动也可改善胃口和睡眠。

另外,运动也可以增加一些社交机会,有助改善情绪;也可以增加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改善集中力和思考。

3. 均衡饮食,补充体能

均衡并定时饮食,避免过度使用咖啡因或酒精类饮品。

4. 睡眠卫生,精力倍增

大脑早于睡眠前30分钟会释放褪黑激素,有助睡眠。因此,稳定的睡眠时间和健康的睡眠习惯可以帮助大脑自然入睡。早上适当的运动亦会有助调节昼夜节律和生理时钟。

5. 情绪管理,学习放松

简单的深呼吸练习,或者是逐步肌肉放松练习都对调节情绪有帮助。

6. 思想正面,学习感恩

每天尝试列出值得感恩的事情,可以让大脑抽离过份负面的思想和情绪,培养正面思维。感恩的思想也可以让大脑释放多巴胺和血清素。感恩的态度也有助建立社交。尝试避免将自己和别人过度比较,专注于自己已经拥有或者可以控制的事情。

7. 早期筛查,接受援助

接受正确精神健康资讯,若有早期病征或困扰,便应寻求适当途径协助。

陪伴抑郁症家人朋友 可以做/讲些甚么?

主动倾听,陪著你走:陪伴患者、给予支持和体谅已经是最好的帮助。能够站在患者的立场思考,有助患者感觉到接纳和体谅。有时,过早下一些定论,如「我完全了解你的困难」或者「你想太多了」,这些说话反而会令患者感到不被理解。

保持沟通,配合治疗:照顾者和医生保持沟通互信,了解治疗成效和副作用,鼓励患者配合治疗。若发现风险因素如自残自杀等倾向,便需确保患者所处环境安全,移除潜在危险物品,并尽早让患者接受医生评估。

治疗抑郁症有哪些方法?自行停药有副作用

当怀疑自身可能罹患抑郁症时,建议尽早向医生求医。医生会透过身体检查及心理评估,专业鉴别是否患上抑郁症,治疗抑郁症的主要方法包含药物和心理治疗。

若抑郁程度轻微,一般心理辅导、静观冥想等都会有一定帮助。但是若抑郁程度属于中度或以上,则需用药物治疗才有助病情得以尽快改善,从而减少对生活功能上的影响,并减少病情转差的机会。

1. 药物治疗

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是常用的抗抑郁药。抗抑郁药有助提高血清素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从而改善抑郁症状和集中力,令人感到放松、安稳、平静。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主要症状、其他的身体疾病和正在服用的药物来选择合适的药物。抑郁症的症状一般会在服药后几个星期内逐渐改善。服药初期,医生会较频密覆诊,观察药物效果和会否出现副作用。如果病情稳定下来,一般建议持续服药6个月以维持病情稳定。如果抑郁属于重复病发型,则建议持续服药较长时间或连续服药。初期用药可能引发恶心等反应,但通常能逐步调节和随着时间适应得以缓解。

值得注意的是,服用SSRI会提高血清素水平,贸然停药会出现戒断反应,因此,服用SSRI的病人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和停药,避免产生不良的副作用。切勿自行调整剂量或停药。如对剂量有任何异议,必须先行与医生商量。

对於单一药物反应未如理想的患者,医生或许会建议使用多于一种抑郁药的配搭,或者配搭稳定情绪药或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

2.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主要是透过改变病人的负面思想及行为模式,令病人可以更客观及有科学根据地改善自己的情绪问题。现时本港较常采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法、心理分析法。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法主要是通过思想分析,协助病人培养新的思维和生活模式,一般较具目标性且疗程相对来说较短;心理分析法则是透过理解和分析病人的过往经历,以至潜意识所形成的意念,从而理解抑郁情绪的症结,探讨较为全面和深入,疗程会相对较长。

总括来说,虽然医学日新月异,但是病人和家人对于疾病的认识,并且自身在生活习惯上和心态上的调节是缺不可少。只要患者和医生及家人携手合作,康复的道路是不孤单的。

撰文:精神科专科医生 潘锦珊

延伸阅读:吃香蕉三文鱼可减压抗焦虑?营养师推介10种食物 改善情绪又护脑

---

相关文章:

港女反复胃痛吃药也没用 狂照胃镜极焦虑 揭患身心症 一文解构常见症状/治疗方法/高危因素

30多岁女严重抑郁出现7重人格 精神科医生陪伴10年耐心整合:如一命换一命|医生专访

饮2种茶可提升脑部能力 更可预防抑郁症!研究揭6大功效

米埔首条「心宁步道」启用 鼓励市民放慢步伐静观 运用五感连结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