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雪節氣2025︱氣溫下降易高血壓 中醫推薦必吃必吃8款補身禦寒食材 溫肺潤腸補脾胃
發佈時間:07:05 2025-11-22 HKT
【小雪節氣2025】今日(11月22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小雪」。註冊中醫師葉揚舟接受《星島頭條》訪問指出,冬季氣溫下降易引發憂鬱及高血壓,她推介8款補身禦寒食材及3款滋養脾肺的湯水,又分享初冬的日常保暖防寒原則,如何曬背最有效?
小雪節氣2025︱氣溫下降易高血壓 中醫推薦必吃8款補身禦寒食材
小雪節氣2025︱天氣有何特點和變化?
葉揚舟醫師表示,「小雪」是冬季的第二個節氣,約在11月22日或23日。之所以稱為「小雪」,並非指少量的降雪量,而是反映氣候變化的趨勢。此時北方冷空氣勢力增強,氣溫明顯下降,空氣中的水汽在低溫下開始凝結,但量還不大。小雪三候的「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以及「三候閉塞而成冬」,描述了此時的氣候變化,從不再出現彩虹,到天氣陽氣上升、地氣陰氣下降,最終萬物閉塞,進入冬季。
小雪期間天氣特點與變化:
- 氣溫下降,寒中帶燥:天氣轉冷,但降水量少,空氣濕度低,呈現「寒燥」的特性。
- 晝短夜長:陽氣潛藏,陰氣漸盛,日照時間持續縮短。
- 萬物閉藏:許多動物開始冬眠,植物進入休眠狀態,為來年春天做準備。
小雪養生原則及常見不適:
葉醫師指,小雪養生原則在於「禦寒保暖,滋陰潤燥,養精蓄銳,保持心情愉悅」。而腎、心和肺都是容易出現不適的臟腑:
- 腎:中醫認為冬氣通於腎,寒氣易傷腎陽,可能導致腰膝酸軟、畏寒怕冷、夜尿頻多。
- 心:冬季陽氣內藏,氣血循環趨緩,加上日照時間減少,容易影響心情,導致情緒低落、鬱悶,所謂「季節性憂鬱」與心臟功能息息相關。冬天氣溫下降,容易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血壓上升,高血壓患者也需注意控制鹽分攝取量,同時做好保暖工作。
- 肺:乾冷的空氣容易損傷肺陰,引發喉嚨乾癢、咳嗽、皮膚乾燥等問題。
小雪節氣2025︱有何進補原則?3種體質宜這樣吃
小雪節氣應如何進補?葉醫師提醒,進補原則應以平補為主,不宜大溫大熱。重點在於透過生活細節和飲食「滋陰補腎」,為身體打下基礎,而非立即進行猛烈進補。以下是適合在小雪時期進補的體質:
- 氣虛體質:容易精神疲乏、四肢倦怠、少氣懶言者,可健脾益氣,適量飲用參茶或者煲四神湯等。
- 陽虛體質:平時怕冷、手腳冰涼、精神不濟者,可適度溫補,例如飲薑茶、肉桂茶和熱紅茶等。
- 陰虛體質:容易口乾舌燥、皮膚乾燥、大便乾硬者,可滋陰潤燥,多吃雪耳、飲杏仁露等。
小雪節氣2025︱推介8種養生潤燥食材
葉揚舟醫師建議,在小雪時期可吃一些潤燥的食物,幫助滋補肺腎。
小雪養生食材︱1. 黑芝麻
- 性味:甘,平
-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潤腸燥。
小雪養生食材︱2. 核桃
- 性味:甘,溫
- 功效:補腎固精,溫肺定喘,潤腸通便。
小雪養生食材︱3. 白蘿蔔
- 性味:辛、甘,涼
- 功效:下氣消食,化痰清熱,適合冬天吃多積食時。
小雪養生食材︱4. 山藥
- 性味:甘,平
- 功效:補脾養肺,固腎益精,性質平和,適合各種體質。
小雪養生食材︱5. 黑木耳
- 性味:甘,平
- 功效:滋陰潤肺,養血駐顏,還能幫助清除體內廢物。
小雪養生食材︱6. 南瓜
- 性味:甘,溫
- 功效:補中益氣,溫暖脾胃,富含維他命A,保護黏膜。
小雪養生食材︱7. 枸杞
- 性味:甘,平
- 功效:滋補肝腎,益精明目,是平補的佳品。
小雪養生食材︱8. 牛肉
- 性味:甘,平
- 功效:補脾胃,益氣血,強筋骨,提供優質蛋白質禦寒。
小雪節氣2025︱推介3款滋潤湯水 改善疲倦防感冒
葉醫師推薦3款適合在小雪時期飲用的補湯:
小雪進補湯水︱1. 何首烏黑豆烏雞湯
- 材料:何首烏20g、黑豆50g、新鮮山藥100g、烏雞1隻、生薑3片。
- 做法:將何首烏及黑豆放在室溫水中浸泡1小時以上,與切好的山藥及烏雞、生薑共同熬煮3小時後加入適量調味即可食用。
- 食材/湯水功效:何首烏補腎潤腸,黑豆補腎利水,山藥補脾肺腎,生薑驅散風寒,全湯能養腎填精,適合大部分冬季容易感冒、鼻敏感發作的人。
小雪進補湯水︱2. 核桃芡實豬腰湯
- 材料:核桃30g、枸杞15g、芡實15g、豬腰1對、生薑3片。
- 做法:核桃及芡實放在室溫水中浸泡2小時以上,後加入薑片燉煮1小時後加入切好的豬腰及枸杞再煮5分鐘後即可,也可以加入適量麻油增添風味。
- 食材/湯水功效:豬腰以形補形,核桃溫腎補腦,枸杞滋補肝腎,芡實益腎固精。此湯平補而不燥,適合大多數人作為冬季補身湯水。
小雪進補湯水︱3. 當歸枸杞瘦肉湯
- 材料:當歸15g、枸杞15g、桂圓10g、紅棗5顆、瘦肉200g。
- 做法:瘦肉燉煮2小時後加入當歸、桂圓、紅棗再燉1小時,最後5-10分鐘加入枸杞。
- 食材/湯水功效:當歸、桂圓補血養血,枸杞滋補肝腎,紅棗健脾生津。適合因秋冬天氣轉變而睡眠質素欠佳、常覺疲勞的人。
小雪節氣2025︱4類食物宜少吃 易損消化致便秘
葉揚舟醫師提醒,在小雪時期應少吃以下4類食物,以免加劇內燥症狀及引致脾胃損傷。
- 生冷食物(如生魚片、冰飲):易損傷脾胃陽氣,容易導致胃口變差、消化不良、腹瀉。
- 油炸燒烤類:性質燥熱,在本就乾燥的季節容易加重身體燥性,導致口乾、便秘或口舌生瘡等上火表現。
- 過度辛辣(如辣椒、花椒、胡椒):少量可通陽氣,但過量會耗傷陰液,加劇內燥。
- 黏硬難消化的食物:冬季人體消化機能較弱,這類食物會增加腸胃負擔。
小雪節氣2025︱解構保暖防寒原則 哪些人適合曬背?
葉醫師列出小雪期間的保暖要點:
- 重點部位:保護好頭部(戴帽)、頸部(頸巾)、腹部(發熱貼)和腳部(厚襪、中長襪),因為這些地方最容易受寒邪侵襲。
- 層次穿著:採用「洋蔥式穿搭法」,方便根據室內外溫差調整衣物,預防因溫差導致的感冒或呼吸道不適。
- 熱水泡腳:每晚用約40°C的熱水泡腳15-20分鐘,水中可加入艾葉,加強溫經散寒之效。
她又提到,曬背是補充陽氣的天然方法,透過背部的足太陽膀胱經及督脈吸收陽氣,增強身體免疫力,特別適合以下2類人士。
- 陽虛體質:平時特別怕冷、容易手腳冰冷、精神不振者。
- 情緒低落者:有助於改善因為日照時間減低而發作的「季節性憂鬱症」。
曬背可選擇上午10點前或下午2點後,陽光和煦時(避免日照過猛之時)進行,背對太陽曬20-30分鐘。注意穿著合適衣物,避免風口,曬後要亦要適度補充水分。
葉醫師提醒,總括而言,小雪的養生核心在於順應自然界「閉藏」的規律,通過飲食、起居和情志的調節,為身體儲備足夠的能量,安然過冬。
延伸閱讀:體溫下降易患慢性病!60歲後必吃4類食物暖身延壽 5招提升體溫
---
相關文章:
冬天洗澡後皮膚乾燥痕癢 醫生教4招保濕 潤膚膏選哪種?水溫勿超這溫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