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刷牙不止易蛀牙 研究揭中風風險增22% 每日應刷幾次牙護心降血糖?

更新時間:18:15 2025-11-14 HKT
發佈時間:18:15 2025-11-14 HKT

長期懶刷牙不止易蛀牙,恐增加多種疾病風險!有研究發現,疏於維護口腔衛生,不僅可能引發各類病症,中風風險更會增加22%,其實只需每日維持特定刷牙次數,就能同時達到保護心血管與穩定血糖的雙重效益。

懶刷牙不止易蛀牙 研究揭中風風險增22%

重症科醫生黃軒在Facebook專頁發文表示,多數人普遍認為動脈硬化僅與高膽固醇或高脂飲食相關,但根據多項研究證實,牙齒如清潔不徹底,可能導致血管阻塞,並增患多種疾病風險:

 

刷牙不乾淨有何後果?

1. 增加動脈斑塊形成風險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研究指出,芬蘭坦佩雷大學(Tampere University)的研究團隊分析超過200份動脈斑塊樣本,結果發現:

  • 65%的斑塊樣本中檢測出細菌DNA,其中高達42%的細菌來源為口腔鏈球菌。
  • 這些細菌平時棲息於牙齦縫隙中,當出現牙周出血或發炎狀況時,便會趁機侵入血液循環,附著於血管內壁。隨後形成具保護性的生物膜,使其能躲避免疫系統偵測,長期潛伏並持續釋放發炎因子,逐漸侵蝕血管組織結構。
  • 當人體面臨壓力、感冒或免疫力下降時,這些潛伏的細菌便會突然活化,引發局部劇烈發炎反應,導致動脈斑塊破裂與血栓形成,而這正是心肌梗塞急性發作的關鍵機制。
  • 研究人員進一步說明,這些細菌會激活TLR2受體信號通路,誘發過度免疫反應,成為動脈硬化持續惡化的重要驅動因素。

2. 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黃軒醫生表示,多項長期追蹤研究顯示,刷牙頻率過低,即每天一次或更少與心血管疾病發生率上升有關。日本一項超過超過71000人的研究為例,發現每日刷牙頻率一次或更少的族群:

  • 整體中風風險增22%。
  • 本身已確診冠心病的患者,合併低刷牙頻率習慣者,發生重大心血管事件的風險更大幅攀升至70%。

每日刷多少次牙 可護心降血糖?

黃軒醫生指出,維持良好刷牙習慣更是心臟科醫生推崇的最佳預防處方。除了它能減少口腔細菌入侵血液的機會,除了能阻斷口腔細菌侵入血液循環的途徑,多項實證研究更發現其具有減輕慢性發炎、延緩血管硬化、穩定血糖數值與維護代謝機能等多重功效:

1. 保護心血管

  • 多項大規模研究顯示,每日刷牙三次的人,其心血管疾病發生率顯著下降,且風險降低幅度呈現明顯的劑量效應關係。
  • 頻繁刷牙(每日≥3次)能有效降低心房顫動、冠心病與腦中風等主要心血管事件發生機率,平均風險降幅約為10%-15%。

2. 預防糖尿病

南韓2023年發表於《Diabetes Care》的研究,分析不同年齡層刷牙頻率與糖尿病風險的關聯性:
主要認為:

  • 年輕族群(51歲以下):因基礎發炎負荷較低、口腔菌群穩定性高,每日刷牙三次能更有效清除致病菌,降低全身慢性發炎程度,使糖尿病風險降幅達14%。
  • 年長族群(52歲以上):雖仍具保護效果,但因長期慢性發炎累積、牙周病與缺牙比例較高,加上年齡相關的免疫功能衰退與既存代謝異常,風險降低幅度縮減至7%。

黃軒醫生表示,提高刷牙頻率可減少口腔鏈球菌等病原菌進入血液循環,直接降低動脈斑塊中的細菌DNA檢出率,從而減緩全身性發炎反應,此機制在年輕族群中效果尤為顯著。整體而言,改善口腔衛生對糖尿病預防確實具全年齡層效益,但年齡愈輕者效果愈突出。

此外,口腔細菌進入血液後會影響胰島素敏感度、刺激發炎激素上升,最終導致血糖代謝失調,因此維持口腔潔淨是打造低發炎體質的重要基礎。

專家履歷:黃軒

台灣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專項是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

資料來源:重症科醫生黃軒

延伸閱讀:每天刷牙也蛀牙?吃太甜才蛀牙?補完不再蛀?牙醫拆解5大迷思教補救方法

---

相關文章:

有蛀牙更短命?研究揭口腔不潔恐生6大惡果 死亡風險增5成

牙齒敏感|吃白飯薯片也有敏感牙齒?牙醫揭6類食物可致敏 教4招保養抗敏

忽略牙痛恐致10大疾病!牙周病可致中風/癌症/腦退化症 小心5大症狀    

健康PRO專訪|90%港人曾患牙周病 忽視不理心血管病風險增2倍 牙醫拆解治療4大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