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障礙症成港人第7大死因 哪些人較易患病?一文睇清症狀/成因/飲食建議

更新時間:17:24 2025-11-13 HKT
發佈時間:17:24 2025-11-13 HKT

認知障礙症,又稱為老人痴呆症、腦退化症或失智症。香港中文大學的調查顯示,本港有1/5的60歲以上長者患有輕度認知障礙,70歲或以上長者中每10人有1人患有認知障礙。2024年,認知障礙症在香港主要死因中排行第7位,於1364宗的登記死亡個案中,逾99%都是65歲及以上長者。 認知障礙症有3階段、各有不同症狀,日常又可如何預防認知障礙症?

全面了解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失智症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失智症症狀:

認知障礙症病因/成因是甚麼?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資料顯示,認知障礙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思考和理解能力等認知功能退化,通常會伴隨著情緒、行為或感官的變化,影響日常生活。醫管局指出,認知障礙症可以按不同病因分類,成因如下:

  • 阿茲海默症 (Alzheimer's Disease) ,佔所有認知障礙症病例的74%,由於腦部異常積聚了特定的澱粉樣蛋白和血漿濤蛋白,導致腦細胞逐漸退化和死亡。
  • 血管性認知障礙症 (Vascular Dementia) ,佔所有認知障礙症病例的22%,是與大腦血液供應減少有關。

  • 其他失憶症,如腦部前額顳葉病變,佔所有認知障礙症病例的4%

另外,認知障礙症患者同時患有其他慢性病的情況十分常見,例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抑鬱症等。

【同場加映】認知障礙症類型及其症狀

同場加映:腦退化|Taylor Swift 30首金曲可治腦退化症?英國研究揭原因 1首更是救命歌

同場加映:認知障礙症為港人第8大死因 研究證常喝3類飲品高危 腦退化率增39%

返回目錄

認知障礙症會出現哪些症狀?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認知障礙症症狀一開始時發展緩慢不顯著,故容易被家人忽略,但後來逐漸加劇,並深深影響患者和照顧者。

1. 認知障礙症早期症狀(第1-2年)

在此階段,家人和朋友通常會以為患者的症狀,只是因為年紀漸老而出現的正常老化過程,常見症狀包括失去短期記憶;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學習新事物及跟隨複雜指令感困難;判斷力減退、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2. 認知障礙症中期症狀(第2-5年)

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早期的困難會更加明顯,症狀包括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3. 認知障礙症晚期症狀(第5年後)

患者生活幾乎完全依賴別人,不能自我照顧,症狀包括記憶缺損,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身體活動及精神狀況出現衰退;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不能處理日常生活、需要長期照顧;生理時鐘混亂。

同場加映:認知障礙症|患糖尿病令腦退化率高100%!正常老化/腦退化症7大分別 6類食物可預防

同場加映:2件事自測認知障礙症風險 醫生推介必做4大運動防腦退化 耍太極都有效?

返回目錄

哪些人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較高?

認知障礙症(失智症)的成因複雜,衞生署資料顯示,認知障礙症與不良生活習慣、常見的健康問題和慢性疾病以及其他特定風險因素有關,風險因素如下:

  • 缺乏體能運動
  • 吸煙
  • 過量飲酒
  • 暴露於空氣污染
  • 頭部受傷
  • 缺乏社交活動
  • 缺乏教育
  • 肥胖
  • 高血壓
  • 糖尿病
  • 抑鬱
  • 聽覺受損
  • 壞膽固醇過高
  • 視力障礙

    美國一項涵蓋2萬名長者、分析30年數據的研究指出,有3個風險因素與腦退化症最相關:

    • 缺乏運動
    • 肥胖,60歲時的BMI35或以上
    • 在60歲時沒有興趣愛好

    其他較高風險的因素包括:

    • 曾經中風
    • 從不飲酒
    • 過量飲酒
    • 從未工作過或只工作幾年
    • 在各項身體測試中得分較低
    • 患糖尿病
    • 沒有個人健康保險

    同場加映:預防腦退化|吃1類水果有效防失智抑鬱症 研究證12周即有改善 更可防癌症中風

    同場加映:打牌捉棋防腦退化?研究揭認知障礙症3大關鍵成因 做6件事風險大減

    【同場加映】哪些人更易患認知障礙症?

    返回目錄

    認知障礙症可以治療嗎?

    認知障礙症是導致長者喪失自理能力、傷殘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世界衞生組織已將這病症定為一項公共衞生重點,即使現今醫學昌明,但仍未能根治認知障礙症,也不能逆轉病情,採取預防措施至為重要。

    現有治療方案以延緩惡化為主,例如最新抗澱粉樣蛋白單株抗體藥物,適用於早期患者,臨床數據顯示18個月的療程可延緩症狀進展約6個月,雖未能根治,卻為控制病情帶來曙光。

    同場加映:患認知障礙症恐失自理能力 專家教打麻雀最護腦 必學7招提升大腦功能

    同場加映:認知障礙症|血壓高易患腦退化症?中醫推介22種食物湯水 通血管改善記憶

    返回目錄

    如何預防認知障礙症?

    衞生署指,保持健康行為的人士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較低。與生活模式最不健康的人士相比,生活模式最健康的人士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低近4成。即使是遺傳風險較高的人士,奉行以下健康生活模式也能降低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

    1. 管理體重和控制慢性病

    保持體重、血壓、血糖和血脂在最佳水平。遵循醫護人員提供的治理方案,妥善管控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症和其他慢性病。

    2. 多做體能活動

    體能活動可降低肥胖、患上高血壓和糖尿病的風險,還可增加大腦血液循環和促進腦部神經元的成長,從而減低患上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成年人士每星期應進行最少150至300分鐘如快步行等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或等量的體能活動。

    3. 健康飲食

    依照「健康食物金字塔」建議均衡飲食,包括每日進食足最少二份水果和最少三份蔬菜。多選吃全穀食品代替精製穀物,並減少攝取油、鹽和糖。

    4. 不要吸煙

    吸煙會損害大腦以及影響視力和聽覺。吸煙人士應立即戒煙。

    5. 注重睡眠

    充足的睡眠對腦部健康至關重要。一項研究顯示在50歲、60歲和70歲時,若持續每晚只睡6小時或以下,罹患認知障礙症的風險會增加30%。維持固定的作息時間,並以每晚有7至8小時優質睡眠為目標。

    6. 避免飲酒

    長期和大量飲酒會,導致永久性大腦損傷。不飲酒人士不應開始飲酒,飲酒人士應檢視自己的飲酒習慣,認清酒害及了解戒酒的好處。

    7. 多動腦筋和保持活躍的社交生活

    定期參與能挑戰大腦的活動,例如填字遊戲或拼圖、打麻將、捉棋、紙牌遊戲、演奏樂器、閱讀、練習書法或繪畫等。社交活動也對大腦有益,有助預防認知障礙症。透過經常與親朋好友聯絡,參加義工活動或加入興趣小組,以保持活躍的社交生活。

    8. 保護頭部

    從事如建築等特定類型工作、參與如拳擊、欖球或騎自行車等休閒和體育活動時,應佩戴安全頭盔,以減少頭部創傷的風險。乘車時,要時刻扣上安全帶。長者應採取措施預防跌倒,保障安全。

    9. 保護視力

    從事如焊接和處理化學物等特定類型工作、參與如劍擊等運動或其他可能對眼睛造成傷害的活動時,應配戴合適防護眼罩或面罩。在陽光普照的日子,外出時要戴上太陽眼鏡,以保護眼睛免受太陽紫外線的傷害。

    10. 保護聽力

    基本原則是避免聲量過高、距離過近或時間過長的噪音。採用60–60規則,即將視聽設備的音量調校至不多於總輸出量的60%和每天合共收聽不多於60 分鐘。在嘈吵的環境工作時應配戴合適的耳塞或及耳罩,以隔絕噪音。

    同場加映:甘國亮疑患失智症 拆解3階段常見症狀 必學10招預防

    同場加映:腦退化|越肥越易腦退化?吃藍莓可減風險?推介10種食物令大腦更年輕

    返回目錄

    延伸閱讀:哈佛研究揭1種飲食法防腦退化 大腦萎縮速度減50% 醫生教多吃3類食物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