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認知障礙症恐失自理能力 專家教打麻雀最護腦 必學7招提升大腦功能

更新時間:10:25 2025-10-30 HKT
發佈時間:10:25 2025-10-30 HKT

【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失智症】在香港60歲或以上長者中,有9.7%患有認知障礙症,認知功能漸進式退化,有機會出現情緒失控與喪失自理能力,嚴重者甚至出現暴力傾向,為照顧者帶來巨大身心壓力。阿茲海默症是常見的認知障礙症類型(佔病例60%-70%),其診斷可依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標準,需確認多項認知功能顯著衰退且已影響日常生活能力。

患認知障礙症恐失自理能力 專家教打麻雀最護腦

近年研究顯示,阿茲海默症患者腦內異常堆積的澱粉樣蛋白(Aβ plaques)與病理性Tau蛋白是關鍵生物標記,可透過正電子掃描檢測;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蛋白亦有機會存在於認知正常的長者腦部,且其含量與病症嚴重程度並無直接關聯。

 【同場加映】認知障礙症早期/中期/晚期症狀

 

現有治療方案以延緩惡化為主,例如最新抗澱粉樣蛋白單株抗體藥物,適用於早期患者,臨床數據顯示18個月的療程可延緩症狀進展約6個月,雖未能根治,卻為控制病情帶來曙光。

預防認知障礙症的對策,基本是以保持健康生活模式、及早管理及控制慢性疾病為主。認知訓練也是醫護界積極推廣的做法,當中以「打麻雀」的效果頗為顯著。麻雀是一種需要高度專注和思考的遊戲,參與者需要記憶牌型、觀察對手的出牌並制定相應策略。這種複雜的認知活動可以激活大腦的多個區域,包括負責記憶、注意力和執行功能的部分,大大提升大腦功能。

於心理社交層面上,「打麻雀」亦可改善認知能力。通過與朋友或家人互動,參與者可以獲得情感支持和心理滿足,有助緩解孤獨感和抑鬱情緒這兩項認知障礙的風險因素。同時,「打麻雀」需要頻繁活動雙手,有研究指出,手部(包括手指)的伸展和收縮動作,能促進腦部血液循環,讓血液滲透腦神經細胞,調節腦組織新陳代謝,維護腦健康。

打麻雀防認知障礙 應注意7件事

建議「打麻雀」時可留意以下事項,從而達到有益身心及預防認知障礙症情況:

  1. 避免過度博彩:小量注碼或會增加動力和樂趣,若以賭博為目標,則會增加情緒壓力,提升不必要的腎上腺素和皮質醇,反而損害心腦血管健康。
  2. 頻率與持續性:研究建議,定期(約每週一次)「打麻雀」的長者能獲得顯著的認知保護效果。將麻雀納入日常生活的常規娛樂,有助身心康泰。
  3. 適度與平衡:一般「打麻雀」以四圈為一周期,每周期完結後可稍作休息,離座走動和伸展十多分鐘,避免因久坐引致其他健康問題。
  4. 避免使用電動麻雀:盡量選擇傳統手動洗牌,以增加手部活動機會,促進血液循環。
  5.  選擇健腦小食:若於「打麻雀」時進食小食,可考慮含豐富奧米加3脂肪酸或礦物質鎂的堅果。合桃、杏仁、腰果是不錯的選擇,加工食品如薯片等便可免則免。
  6. 社交互動:建議與家人、朋友或社區成員一同耍樂,以增強情感連結和心理健康。
  7.  結合其他認知活動:建議結合閱讀、拼圖、數獨和學習新技能等活動,全面提升大腦功能。

「打麻雀」作為一種消閒娛樂活動,對預防認知障礙具有顯著的效用,通過激活大腦功能、改善心理健康和促進腦部血液循環,為長者提供了一種有效的保健方式。期望未來有更全面的醫學研究,將「打麻雀」這本土文化活動提升至應對全球老齡化挑戰的一種創新改善方案。

撰文:香港都會大學護理及健康學院高級講師 朱賢文博士

延伸閱讀:哈佛研究揭1種飲食法防腦退化 大腦萎縮速度減50% 醫生教多吃3類食物有效

---

相關文章:

2件事自測認知障礙症風險 醫生推介必做4大運動防腦退化 耍太極都有效?

肚腩大易患腦退化!研究揭5部位變肥恐傷腦 醫生教自測方法

防腦退化秘訣大公開 必做報紙球護腦訓練 認知力6周後提升|附詳細步驟

必吃1種好油防中風腦退化 腦外科醫生揭8大好處 每天吃幾多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