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短命要看血液?醫生教9招保養血管降血脂血糖 如何飲水最健康?
發佈時間:18:33 2025-10-03 HKT

從血液狀態竟能預測壽命長短?有醫生教分區血液健康狀態,並教9大方法保養血管,甚至更有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日常飲水補水要注意甚麼?
長壽/短命要看血液?醫生教9招保養血管降血脂血糖
根據日媒《週刊女性PRIME》報道,心血管外科渡邊剛醫生表示,人體輸送血液的血管在19歲時達到功能巔峰,此時血管極具彈性,能釋放多種激素防止血栓形成,血管壁也非常乾淨。然而隨著年齡增長,血管逐漸老化將導致血流受阻,引發動脈硬化、血管硬化等問題,最終可能演變為心絞痛、心肌梗塞、主動脈瘤等心臟疾病,並縮短預期壽命。
關於如何區分血液健康狀態,渡邊剛醫生指出,「好血液」特徵在於血液本身乾淨,即使血管出現磨損仍能維持較長時間功能,具體表現為血流順暢、不易脫水、脂質與糖分含量適中且發炎物質稀少;相反,「壞血液」則呈現黏稠狀態,含有過量脂質、糖分及發炎物質,這類血液會持續損傷血管並引發疾病。他建議可透過體檢驗血觀察四項關鍵指標,包括膽固醇、三酸甘油脂、尿酸和血糖,若數值偏高即需提高警覺。透過以下9大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進行調整,有望將各項數值維持在較低水平:
怎樣有效保養血管降血脂血糖?
1.避免食用對血液有害的食物
為有效降低膽固醇及三酸甘油脂水平,需避免食用高脂肪食物,包括肉類、魚類、魚卵和蛋黃。若需要控制尿酸值,同時應限制動物肝臟及高嘌呤的啤酒攝取。在血糖管理方面,需嚴格限制高糖分的甜點與糖果,並注意避免過量攝取果汁與水果,因果汁中的糖分會被人體迅速吸收導致血糖急升。此外,小麥粉製品同樣易使血糖升高,應盡量避免食用。
2.每天喝2公升水
充足的水分攝取有助於透過尿液排出體內多餘的尿酸與血糖,對維持健康具有積極作用。此建議攝取量並不包含從食物中獲取的水分,每日理想的飲水量應達到2公升。若難以一次達成,可採取分次飲用的方式,每次飲用200ml,全天分7至8次完成。具體執行時段可安排於:
- 起床後
- 早餐時
- 工作期間
- 午餐時
- 午後時段
- 晚餐時
- 沐浴前後
3.攝取充足的膳食纖維
需根據日常飲食結構進行調整,建議多吃糙米、納豆、海帶芽等攝取膳食纖維。還可以適量食用泡菜、無糖乳酪等也有益。
4.避免暴飲暴食
不應因食物對健康有益就過量攝取,需注意無論食材多麼營養,一旦超過身體需求,最終仍會導致營養過剩。
5.睡前兩小時完成用餐
深夜進食容易促使體內脂肪堆積,會增加壞血病的風險。
6.多做運動
規律運動能有效調節血壓與血糖水平,促進優質血液生成,建議每日散步30至40分鐘,或進行輕度肌力訓練。避免貿然進行馬拉松、高強度肌力訓練等劇烈運動,以免引發貧血等不良反應。
7.用溫水浸浴
運動後建議以37-40°C的溫水進行半身浴,浸泡20-30分鐘能有效促進血液循環,幫助身體生成品質良好的血液。
8.避免吸煙
吸煙會直接損傷血管內壁,大幅增加動脈硬化風險。
9.避免焗桑拿
許多人誤以為焗桑拿能改善血液循環並幫助減肥,但實際上存在極高危險性。當身處攝氏27-38度的桑拿環境時,人體會大量出汗且血壓隨之下降;若此時突然跳入冷水池,將導致血壓急遽飆升,引發脫水現象並容易形成血栓。雖然年輕族群可能較能承受如此劇烈變化,但對中老年人而言極具危險性,務必適度進行。
資料來源:《週刊女性PRIME》
延伸閱讀:血管老化恐致心肌梗塞 醫生教按臉部1位置 血管回春30年
---
相關文章:
70歲伯伯做好7件事抗衰老 生物年齡回春如55歲 吃對食物護血管大腦抗發炎
高血脂易致血管硬化 醫生教「躺平」做1動作降血糖血脂 每日做2分鐘有效!
罐頭可護心血管?營養師推薦7類降血脂罐頭 這種魚每周吃2份就有效
雙腳水腫恐血管堵塞?握拳30秒自測中風/心臟病風險 醫生教6招護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