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50歲後骨質疏鬆易骨折 專家票選10大護骨食物 這種擊敗牛奶/雞蛋奪冠!
發佈時間:12:05 2025-09-08 HKT

【預防骨質疏鬆】女性50歲後骨質密度會減少,容易出現骨質疏鬆,增加骨折風險。有日媒邀請多位專家,以投票方式選出10大護骨食物,當中鈣質豐富的牛奶和雞蛋竟不入三甲,到底哪種護骨食物護得第1名?
預防骨質疏鬆|專家票選10大護骨食物 這種擊敗牛奶/雞蛋奪冠!
據日媒《女性セブンプラス》報道,女士在踏入50歲更年期後的3-5年內,雌激素水平會驟降至原本的十分之一左右,導致破骨細胞增加、骨密度下降,容易出現骨質疏鬆。即使未經歷明顯更年期症狀,骨骼仍可能隨年齡增長而脆弱化,因此中年女士需重新審視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以維持骨質密度,有助預防骨質疏鬆
報道邀請10名營養師、醫學專家及骨科醫生,各自推介有助護骨的最佳食物和生活習慣,預防骨質疏鬆,並各自為這些食物和生活習慣評分,評分標準如下:
每位專家推介第1名是10分、第2名是9分、第3名是8分,第4名是7分,第5名是6分。綜合所有專家的評分,最終得出以獲得10分或以上最有效護骨的食物和生活習慣:
甚麼食物可預防骨質疏鬆?
10大預防骨質疏鬆食物:
護骨食物|第10位:雞蛋(12分)
富含維他命D,能促進鈣質吸收,而富含的鎂,對骨骼生長、強度與維持至關重要。雞蛋含蛋白質,屬於膠原蛋白的組成部分,有助改善骨骼品質。當蛋白質攝取不足時,雞蛋是早餐的優質選擇。
護骨食物|第9位:鯖魚罐頭(15分)
鯖魚罐頭含有鈣質可強健骨骼;含有的維他命D,有助於鈣吸收;而含有的DHA,有助於骨骼形成和預防骨質疏鬆症。其最大優勢在於可連骨食用,完整攝取營養成分。
護骨食物|第8位:芝士(24分)
芝士不僅富含鈣,還富含鎂,而鎂是一種對骨骼形成和維持至關重要的礦物質,與蛋白質一起食用效果更佳。
護骨食物|第7位:蔬菜(37分)
小松菜除了富含維他命K,在各類蔬菜中它的鈣含量最高,建議與維他命D及檸檬酸搭配食用以提升吸收率。此外,菠菜富含的維他命K,有助促進鈣質在骨骼中的沉積,而所含的鐵質具有止痛效果,對緩解膝蓋疼痛尤為有效。需注意若正在服用預防血液凝結的藥物,此類蔬菜可能降低藥物有效性,食用前務必諮詢醫生。
護骨食物|第6位:三文魚(38分)
富含維他命D,可促進腸道鈣質吸收並提高骨密度,同時含有蝦紅素,有助改善骨骼代謝。需特別注意的是,骨骼結構中30%至40%由膠原蛋構成,其含有的蛋白質,若與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搭配食用,可促進膠原蛋白生成,延緩骨骼老化。
護骨食物|第5位:牛奶(46分)
牛奶含有一種名為MBP的稀有功能性蛋白質,可提升骨密度。建議每日多飲用一杯牛奶補充鈣的不足可補充鈣質不足,亦建議添加於咖啡或燉煮料理中。
護骨食物|第4位:豆製品(49分)
老豆腐、烤豆腐、豆渣、豆漿等具有高鈣吸收率,其中老豆腐與油炸豆腐更能有效吸收助於骨骼形成的營養成分。這類軟質食材特別適合老年人食用,且富含鈣質,例如半塊烤豆腐即可滿足部分鈣的需求。
護骨食物|第2位:小魚(54分)
白飯魚、白飯魚乾、沙甸魚乾等富含鈣質,更含有助強健骨骼的營養成分,例如蛋白質、鎂與維他命B12,可添加於雞蛋料理中或壓碎作為配料以補充鈣攝取。食用時應盡量避免使用醬油調味,優先選擇低鹽含量的烹調方式。
護骨食物|第2位:乳酪(54分)
乳酪富含鈣質,還含有豐富雙歧桿菌,有助改善腸道環境並維持骨密度。建議於晚餐後約1小時或睡前1小時食用效果更佳,更能提高蛋白質與鈣的吸收率
護骨食物|第1位:納豆(82分)
納豆富含維他命K,能促進骨骼中鈣質沉積,從而發揮強健骨骼的功效。還是能夠活化一種名為骨鈣素的蛋白質,此蛋白質對骨骼形成至關重要。
最有效護骨的生活習慣:
第11位:骨骼敲擊(10分)
即使攝取足夠強健骨骼的營養素,若缺乏適當刺激,骨骼仍可能變得脆弱。敲擊膝蓋是刺激骨骼最簡單安全的方式,建議每日進行100次。
第11位:每天吃納豆(10分)
這是獲取維持骨骼健康所需維他命K的簡便方法,建議養成在日常飲食中加入進食納豆的習慣。
第10位:全身鏡檢查(11分)
未被察覺的脊椎彎曲可能是骨質疏鬆症的徵兆,不良姿勢還會影響行走能力。建議在家中門口處放置全身鏡,養成日常檢查姿勢的習慣。若能及早發現骨密度下降跡象,便可盡早採取應對措施。
第9位:腳跟上下落地運動(16分)
腳跟承受的衝擊力會促使骨骼分泌骨鈣素的激素,此激素能激活全身的成骨細胞。此項運動的優勢在於可隨時隨地進行,即使在地鐵或辦公桌前工作時亦能進行。
第8位:跳躍運動(24分)
骨骼可透過承重刺激變得強健,每日僅需進行5次跳躍,即有助預防骨質疏鬆。建議跳躍時無需過度用力,輕盈跳躍即可達到效果,以每組10次、共3組的方式進行,能有效對骨骼產生刺激。
第7位:減少喝酒(26分)
酒精會抑制鈣質吸收,若每日飲酒量超過15克將增加骨折風險。過量飲酒更會鈣質隨尿液流失,因此,針對60歲女性群體,每日飲酒量建議控制在半瓶啤酒或半杯清酒的範圍內。
第6位:充足的睡眠(36分)
促進細胞修復與再生的生長激素主要在睡眠期間大量分泌,睡眠不足會抑制骨骼生長,導致骨密度下降。此外,睡眠不足引起的壓力反應會加速鈣質排泄。有研究顯示,日睡眠少於5小時將造成骨密度降低,建議維持7小時睡眠時長。
第5位:步行(39分)
對強健骨骼的最佳方法是透過對骨骼施加壓力,因此步行時需同時運用手臂與腿部動作,藉此對骨骼產生全面刺激並增加骨密度。
第4位:戒煙(40分)
尼古丁會增加破骨細胞數量,不但會導致血管收縮,阻礙營養物質輸送至骨骼,更會骨質流失。此外,吸煙會降低食慾,造成營養攝取困難,並抑制負責骨骼建構的成骨細胞活性,導致骨折後癒合過程延遲。
第3位:均衡飲食(46分)
透過均衡攝取鈣質與蛋白質,可有效維持骨密度。需注意速食及加工食品等含磷量高的食物會抑制鈣吸收,應謹慎食用。
第2位:適度運動(61分)
肌力訓練、深蹲、爬樓梯等腿部和臀部力量訓練,能改善骨骼血流量與骨密度。尤其是在下樓梯時,重力作用於下半身,更能激活成骨細胞活性。此外,還建議居家時可透過健身遊戲或跟隨影片跳舞等方式有效鍛鍊。
第1位:適度曬太陽(77分)
紫外線照射能促進體內生成強化骨骼所需的維他命D,建議多讓手掌接受陽光照射。為避免過度曝曬,建議夏季每日照射約15-20分鐘,冬季則可延長至30分鐘至1小時。若想避免曬傷,到戶外曬太陽即使在樹蔭下仍能獲得功效。
骨質疏鬆8大高危族群 缺乏運動要小心
骨質疏鬆症並非只出現於長者或女性身上。根據衞生署資料,以下人士亦是骨質疏鬆的高危族群,過量飲用1類飲品也會增加風險。
骨質疏鬆症高危人士
- 長者:造骨能力減弱,骨質容易變得疏鬆
- 女性:一般在停經後,因雌激素停止分泌所致
- 體型瘦小者
- 家族中有骨質疏鬆症患者
骨質疏鬆症成因
1. 不良的生活習慣
- 如吸煙
- 長期攝取鈣質不足
- 缺乏維他命D
- 過量飲用咖啡、濃茶等含咖啡因飲品
- 過量攝取鈉質(鹽分)
- 缺乏負重運動
- 酗酒
2. 疾病因素
- 女性的雌激素不足,例如因化療、電療或手術而提早停經
- 男性的睪丸素過低
- 內分泌失調病症,如甲狀腺機能亢進
- 服用藥物:長期服用高劑量類固醇藥物。
資料來源:《女性セブンプラス》、香港衞生署
延伸閱讀:50歲後肌肉流失快易跌倒骨折 醫生教5動作自測肌力/平衡力 單腳站立多少秒才合格?
---
相關文章:
女士50歲後易骨折患心臟病 專家教必做6大長壽運動 做20分鐘防腦退化?
長者患肌少症易骨折 專家教3個家居運動增肌 腰膝痛/體弱也做到
女性更易骨質疏鬆?常飲咖啡風險高?專家推介2類運動健骨防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