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逾6億人患腎病 專家教護腎12招免洗腎 水果這樣吃更有效

更新時間:11:09 2025-09-05 HKT
發佈時間:11:09 2025-09-05 HKT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表報告,現時全球約有6.74億人患有慢性腎病,佔全球人口的9%,預計到2050年將成為全球第5大死因。要預防腎病,有專家教12招護腎,避免晚年洗腎,其中包括常吃1種護腎水果。

專家教護腎12招防腎病 水果這樣吃更有效

甚麼是腎病?根據日媒《週刊女性PRIME》報道,日本腎臟科醫生上月正博指出,腎臟功能主要為過濾全身血液循環中的廢物、多餘水分與鹽分,並將其轉化為尿液排出,同時維持鈉、鉀等電解質的濃度穩定。然而,當腎功能衰退時,廢物和液體會在體內累積,若此狀況持續超過3個月即稱為「慢性腎病」,而腎功能在數小時至數日內急速惡化則稱為「急性腎損傷」。

由於,慢性腎病進程緩慢,其棘手之處在於早期症狀不明顯,隨病情進展會逐漸出現水腫現象,若未及時治療可能引發疲勞、噁心、食慾不振等症狀,嚴重時甚至需接受透析治療(洗腎),建議腎病患者每年進行尿液和血液檢查。

上月正博醫生更表示,腎臟中生成尿液的基本單位「腎元」數量在20多歲時可達100%功能,但60歲時會下降至約60%。若同時罹患高血壓、糖尿病、血脂異常等疾病,將加重腎臟負擔,最終導致慢性腎臟病。慢性腎臟病隨病情進展會造成血管損傷與動脈硬化,引發中風、心肌梗塞、心臟衰竭,嚴重時甚至導致死亡。為預防慢性腎臟病,他提出以下12種簡單且基本的護腎飲食和生活貼士:

 

12招護腎免洗腎:

1. 避免連續服用止痛藥

許多老年人因背痛或膝蓋疼痛等因素服用止痛藥,但此類藥物中的成分例如阿斯匹靈,會抑制促進腎臟血流的物質合成,可能損害腎功能,故不應主動連續多日服用,若需服用這類藥物應諮詢醫師意見。此外,患有偏頭痛或嚴重經痛症狀的女性也需注意避免連續使用止痛藥。

2. 適量喝酒

酒精若適量攝取有助於壓力緩解,每日建議攝取量約為20克純酒精,相當於一罐啤酒或一杯清酒的份量。

3. 避免進食高鈉/高糖/高脂食物

磷是骨骼形成必要成分及維持神經肌肉運作的重要礦物質,但過量攝取會吸收骨骼中的鈣導致骨質疏鬆,且當磷與鈣結合形成的晶體沉積於血管內壁時會使血管硬化並加劇動脈硬化。磷不僅大量存在於蛋白質中,亦常見於加工食品,例如火腿、香腸及魚糕等,不但含有大量磷,更含大量鹽分,容易導致高血壓,也應適量食用。

此外,麵包、糖果及橙汁等高糖食物,易引發糖尿病並損害腎臟血管應避免攝取。常見肉類與魚類中的蛋白質是老年人必要營養素,但這類食物富含脂肪,易導致肥胖,更對腎臟病患者造成身體極大負擔。

4. 避免使用油烹調

因煮沸過程可能導致維他命流失,建議以蒸煮取代油炸或快炒方式,還應避免使用高含鹽量的醬油調味,可改用辣椒油、醋、蒜末或咖哩粉等替代。

5. 運動

運動對改善腎功能具有積極效果,尤其推薦選擇跑步或散步等有氧運動而非肌力訓練。有氧運動能擴張腎臟血管、提升過濾功能,並中和對腎臟有害的活性氧。建議每周進行150分鐘有氧運動,而每日則進行20至30分鐘的快走訓練。

6. 避免購買市售的沙律醬

高血壓是腎功能障礙的成因之一,富含鉀與膳食纖維的沙律具降血壓功效,為預防腎臟病的理想選擇。但沙律醬需謹慎挑選,因市售多數調味品含高量鹽分與油脂。若需增添風味,可於醋中加入鹽、香料及植物油自製低鹽、低油、低糖調味醬。自製調味醬能自然減少50%至70%鹽分攝取,建議選用亞麻仁油或紫蘇油,有助擴張血管及降血壓。

7. 每日避免飲用超過一碗味噌湯

味噌湯的含鹽量約為1.2至1.5克,若飲用三碗,鹽分攝取將達3.6至4.5克,意味著僅味噌湯就超過每日建議鹽攝取量6克的一半以上。因此,雖可嘗試減少單次飲用量,但最理想是每日限制飲用一碗以內。若情況允許,可改用自製高湯稀釋風味以有效減少鹽分攝取。

8. 營養均衡的日式套餐

標準日式套餐包含米飯、湯、一份富含蛋白質及兩道富含維他命、礦物質和膳食纖維的配菜組成,能確保營養均衡攝取。相較之下,應該避免選擇炸豬排蓋飯,因米飯份量多、調味濃郁易導致過量食用,其高鹽分與厚麵糊結構會造成脂肪攝取超標。若欲食用炸豬排蓋飯,建議自製清淡版本並減少麵糊厚度以控制油脂與鹽分攝取。

9. 先吃菜再吃飯

若先攝取富含碳水化合物的米飯,將導致血糖值急遽上升並持續處於高血糖狀態,腎臟血管難以承受此種負荷而受損,使其過濾功能下降,最終可能導致腎功能喪失並增加罹患慢性腎病風險。此外,血糖驟升會促使胰臟分泌胰島素,此激素能將葡萄糖轉化為能量消耗,但過剩的葡萄糖會以脂肪形式儲存,進而引發肥胖問題。

10. 避免進食公仔麵或冷凍披薩

加工食品熱量高且含大量鹽分與食品添加劑,不建議每日食用,但偶爾攝取對腎臟影響較小尚無大礙。近期出現高蛋白、低鹽、低糖的泡麵,以及單餐即可均衡營養的代餐產品,適合忙碌時選用。若搭配富含維他命與礦物質的生鮮蔬菜或蒸煮蔬菜作為配菜,更能提升飲食均衡性。

11. 水果連皮吃

水果皮富含膳食纖維,有助調節排便與改善腸道環境。例如,蘋果皮含豐富多酚,可以抑制腎臟疾病進展,並能中和紫外線與吸煙產生的活性氧,具有擴張血管與預防動脈硬化的效果。此外,還含有花青素,不僅可緩解眼部疲勞,還能改善視力。

12. 多攝取蔬菜

食物經胃腸消化吸收後殘留物會以糞便形式排出體外,但便秘時這些殘留物會滯留腸道轉為有害物質。有研究顯示,許多慢性腎臟病患者同時有便秘問題,膳食纖維對改善排便至關重要,因此應多攝取粗糧、大豆、牛蒡等高纖食物。另推薦泡菜中的辣椒與辣椒油,因其含辣椒素,屬於有助促進排便的化合物。

腎病初期症狀不明顯 4大高危人士易患腎衰竭

據本港醫管局資料顯示,腎臟主要功能包括排泄經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協調體內水分、電解物、酸鹼度、血壓等,製造紅血球激素,以及協助製造維他命D。

當腎臟功能因某些原因長期受到嚴重傷害,體內廢物累積,引發多種身體功能的問題,有機會演變為慢性腎衰竭。不過,初期的腎病及慢性腎衰竭徵狀並不明顯,較常出現的症狀如下:

  1. 小便帶血 / 茶色尿(血尿)
  2. 小便帶泡沫(蛋白尿)
  3. 小便混濁(尿感染)
  4. 小便赤痛、頻密
  5. 小便感困難、不暢順
  6. 小便排出小沙石
  7. 多尿、尿量減少、夜尿
  8. 腰腹疼痛
  9. 足踝或眼皮浮腫
  10. 血壓高

醫管局提醒,腎功能衰竭可影響身體所有器官的運作,當到達末期腎功能衰竭階段,病人須透過透析(洗腎)或腎臟移植,才得以維持生命。當中,患有下列疾病的病人有較高風險患上慢性腎衰竭:

  • 糖尿病
  • 腎小球腎炎,包括紅斑狼瘡腎炎
  • 高血壓
  • 先天性腎病及有腎病家族病歷

資料來源:《週刊女性PRIME》醫管局

延伸閱讀:睡太少/太多也傷腎 專家揭7大習慣恐致腎病/腎衰竭 常吃這類食物患病風險高24%

---

相關文章:

雙腳自測腎病7大先兆 腳趾變色高危!醫生揭增洗腎截肢風險

常吃紅肉恐洗腎?醫生推薦3種食物護腎 常吃這種腎衰竭風險降50%

死亡率排第7!慢性腎病30分鐘可逆轉?醫生教3招補腎 大推1種食物

腎病年殺逾1700港人 護腎必吃13種「超級食物」 常吃這好油更防癌症/腦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