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紅肉恐洗腎?醫生推薦3種食物護腎 常吃這種腎衰竭風險降50%
發佈時間:11:31 2025-08-24 HKT

好多人都以為保護腎臟要少吃鹹食、少吃高糖食物,其實吃對蛋白質同樣重要。有醫生引述研究指出,如果常吃紅肉,患末期腎病的風險激增40%,隨時需洗腎。他又推荐享3類不傷腎的蛋白質食物,其中一種更有助降低超過5成的腎衰竭風險。
常吃紅肉恐洗腎? 過量攝取腎衰竭風險增40%
減重醫生蕭捷健在個人Facebook專頁分享,不同的蛋白質來源對腎臟的影響相差甚遠。蕭醫生引用追蹤超過6萬人、長達15年的新加坡大型研究指出,以紅肉(牛、豬、羊)為例,吃得最多的人士患末期腎病的風險比吃得最少的人暴增40%。
蕭醫生解釋,雖然有風險但不代表完全不能吃紅肉,因為適量的瘦紅肉能提供豐富的鐵質,關鍵在於「攝取量」和「頻率」,並避開香腸、煙肉等加工肉即可。為了腎臟健康,研究建議每周的紅肉攝取量為350g-500g,或約3-4份手掌心大小的份量。蕭醫生更推薦了3類必吃的護腎蛋白質,可取代紅肉:
3大護腎食物防腎病:
1. 白肉(如雞、魚)
白肉如雞肉和魚肉,不會使腎功能變差,因為魚肉是腎臟的「安全牌」。統合分析指,多吃魚肉反而能降低約12%的慢性腎病風險;因為魚肉富含Omega-3脂肪酸,能幫助身體抗炎,減輕腎臟負擔。
2. 乳製品(如牛奶、乳酪)
適量攝取乳製品如低脂牛奶或乳酪,可防止腎病發生。因為乳製品富含鈣和鉀,有助中和體內的酸性物質,對腎臟具有保護作用。
3. 植物性蛋白(如豆類、豆腐、堅果)
豆類、穀物和堅果的蛋白質對腎臟友好。因為植物性蛋白代謝後產生的「含氮廢物」和「有機酸」較少,能大幅減輕腎臟的過濾負擔。研究指出,每日用1份大豆或豆類取代紅肉,能降低超過5成的腎衰竭風險;多攝取植物性蛋白,不僅能保護健康的腎臟,對於已經有腎臟狀況的人,也能延緩病情惡化。
腎病初期症狀不明顯 4大高危人士易患腎衰竭
據本港醫管局資料顯示,腎臟主要功能包括排泄經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協調體內水分、電解物、酸鹼度、血壓等,製造紅血球激素,以及協助製造維他命D。
當腎臟功能因某些原因長期受到嚴重傷害,體內廢物累積,引發多種身體功能的問題,有機會演變為慢性腎衰竭。不過,初期的腎病及慢性腎衰竭徵狀並不明顯,較常出現的症狀如下:
- 小便帶血 / 茶色尿(血尿)
- 小便帶泡沫(蛋白尿)
- 小便混濁(尿感染)
- 小便赤痛、頻密
- 小便感困難、不暢順
- 小便排出小沙石
- 多尿、尿量減少、夜尿
- 腰腹疼痛
- 足踝或眼皮浮腫
- 血壓高
醫管局提醒,腎功能衰竭可影響身體所有器官的運作,當到達末期腎功能衰竭階段,病人須透過透析(洗腎)或腎臟移植,才得以維持生命。當中,患有下列疾病的病人有較高風險患上慢性腎衰竭:
- 糖尿病
- 腎小球腎炎,包括紅斑狼瘡腎炎
- 高血壓
- 先天性腎病及有腎病家族病歷
專家履歷:蕭捷健醫生
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士,現為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生,曾獲美國運動醫學會健身教練講師(ACSM-CPT Instructor)、國際運動營養學會運動營養專家(ISSN-SNS)認證。專長於研究增肌減脂與健康的知識。
延伸閱讀:腎病年殺逾1700港人 護腎必吃13種「超級食物」 常吃這好油更防癌症/腦退化
---
相關文章:
2大護腎食油每天必吃 可降膽固醇/抗發炎 醫生公開最佳攝取量
吃這種麵包易水腫傷腎? 醫生揭3款不鹹食物極高鈉 學3招護腎排鈉
經常抽筋恐患腎衰竭需洗腎 醫生教多喝1種果汁預防 睡前做1事也有效!
護腎|專家教自測腎虛6大症狀 2部位生暗瘡恐腎臟老化?推介3類食材強腎|附養腎湯製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