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早必做4件事醒腦護血管 花90秒起床穩血壓/防中風 早餐幾點吃最好?
發佈時間:10:57 2025-08-15 HKT

【心血管健康】早上是幫身體「開機」的重要時刻。有醫生指,身體經過一晚的睡眠,早上起床時血液、腸胃、腦袋、心臟尚未完全啟動,因此起床後的每一個小動作都十分關鍵,只要起床後養成4個好習慣,甚至可以讓血管回春,預防中風、心臟病及糖尿病等疾病。
每早必做4件事醒腦護血管 花90秒起床防中風
重症科醫生黃軒近日在個人網誌發文分享早起好習慣、壞習慣可以如何影響健康。黃醫生指如果起床後「黃金30分鐘」內如果做錯動作,則可能在不知不覺間提高中風、心肌梗塞、糖尿病等病風險,因此,他提出早上起床後的「黃金30分鐘」,必須做對以下4件事:
護心血管|1. 採用「333起床法」
早上醒來時,不要急著起床,最好慢慢起來,才能護血管。因為睡醒時,交感神經還沒完全啟動,若突然起身,易因血壓驟降而頭暈、跌倒,甚至引發腦中風。有研究建議,早上可做好「333起床法」再下床行動,降低心腦血管疾病風險:
- 醒來先躺30秒
- 坐起再待30秒
- 坐在床邊30秒
護心血管|2. 起床後喝1杯水
夜間睡眠之中沒有補水,血液會變黏,因此早晨喝水可稀釋血液、降低血栓風險。更有研究指,攝入300–500ml水能在15–20分鐘內提升血壓、降低心率,幫助預防體位性低血壓;而每日喝水不足1.4L人士,中風風險會顯著升高。另外,也不建議以蜂蜜水、淡鹽水代替開水,因為糖和鈉都會給血糖、血壓增加負擔,影響健康。
- 最佳做法:早起後喝杯300ml暖水,不要喝太快,盡量小口慢喝。
全日補水量:
- 男性3.6L
- 女性2.7L
護心血管習慣|3. 排便黃金時段
起床後身體的「起立反射」狀態、腸道蠕動最為活躍,是排便的黃金時段。如果一邊玩手機、一邊蹲廁所排便,不只延長時間,更會讓下半身血流停滯,加重腸道與血管負擔。
- 最佳做法:放下手機、專注排便且在10分鐘內完成,減少出現痔瘡與肛門靜脈壓力。
護心血管習慣|4. 早餐8點前吃完
2023年的一項西班牙研究發現早餐時段會影響疾病風險:
- 早餐在08:00前完成、晚餐在20:00前完成,心血管疾病風險最低;
- 延後至09:00後吃早餐,心血管疾病風險顯著上升。
另一項研究也指出,9:00後吃早餐,2型糖尿病風險增加59%。而且不吃早餐會讓血糖波動大、影響腦力,對變瘦沒有幫助。
- 最佳做法:建議早上8:00前吃完早餐,是護心護腦最佳時機。
甚麼是高血壓/高血壓前期?
根據香港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本港15至84歲非住院人口之中,有29.5%患有高血壓;15至84歲人口平均每日進食的鹽分達8.4g,是世衞建議的每日食鹽總攝入量的168%。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如果血壓上升並持續處於高水平,可能會引致中風、冠心病、心臟衰竭、慢性腎病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導致早逝。
- 成年人收縮壓持續處於140mmHg或以上,或舒張壓持續處於90mmHg,便是患上高血壓。
- 若收縮壓處於120至139mmHg之間,或舒張壓處於80至89mmHg之間,則屬於前期高血壓,應多加注意。
高血壓的成因是甚麼?
- 約90%的高血壓人士患病原因不明。這類高血壓稱為「原發性高血壓」,成因可能與遺傳有關。「原發性高血壓」通常在中年後出現。
- 另外的10%高血壓人士可能因為其他疾病導致高血壓,如腎病或內分泌失調。這類高血壓稱為「繼發性高血壓」。
高血壓的併發症是甚麼?
患上高血壓而不加以治療或控制,可導致嚴重後果、甚或致命,包括:
- 冠心病和心臟病發作
- 心臟衰竭
- 中風
- 視網膜血管病變
- 腎衰竭
專家履歷:黃軒醫生
台灣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專項是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
延伸閱讀:按耳朵1分鐘有效降血壓!專家教耳朵按摩法8招 如何用紙巾自測力度?
---
相關文章:
降血壓飲食|營養師教8招飲食減鈉 防中風/腎病/胃癌 哪類人忌用減鈉鹽?
降血壓|誤喝3大「健康」飲品恐血壓飆升 這種茶都上榜 營養師推薦3大天然飲品降血壓
醫生推薦5種運動降血壓最有效!這種可在家做 每周做30分鐘也有效?
更年期後小心三高/骨質疏鬆 多吃魚防中風 醫生解構40歲以上女性常見疾病/保健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