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後血壓易升高!研究揭每日做1輕鬆動作 不用運動3個月降血壓
發佈時間:13:09 2025-08-05 HKT

【高血壓/降血壓】更年期的女士更易患高血壓,日本一項國民健康調查指,40歲以上女性患高血壓的比例為12.6%,到了50多歲則激增3倍、至36.4%。有醫生解釋指是停經令體質改變所影響,更推薦各位50+女性,每日多做1個簡單動作,令血管回春、重新找回彈性,久坐者大推!
降血壓|為甚麼更年期女性血壓變高?
遺傳優生科醫生張家銘在個人Facebook專頁分享,有不少更年期的女病人即使飲食及生活習慣改變不大,血壓依然每年增高。他解釋,因為停經後,雌激素會減少,血管彈性慢慢變差、變硬、反應變慢;加上更年期女性活動量少了、肌肉流失、代謝變慢,血壓自然開始上升。
眾所周知,多運動對血壓好。但張醫生直指,大多人都做不到每日運動30分鐘,有些人抱怨「太忙」沒時間運動,也有些人上了年紀、關節不好,那怎麼辦?原來每日做1個「站起來」的簡單動作就可以了!
降血壓方法|研究證多做1個簡單動作 3個月血壓降
2025年發表在《循環》醫學期刊的一項臨床研究招募了407位的停經女性,進行3個月的行為改變實驗。
降血壓方法|不跑步/不流汗 3個月輕鬆降血壓?
研究人員將參加者分為3組:
- 第1組:照常生活
- 第2組:減少久坐時間
- 第3組:獲鼓勵要「多站起來」,即增加每日的坐站轉換次數(sit-to-stand transitions, STST)
團隊發現,每日只要多站起來26次,3個月內就能讓舒張壓平均下降2.24mmHg,收縮壓下降3.33mmHg。這代表不用去跑步、不用流汗、不用去健身,光靠在生活裡多幾次「起身的意識」,就能讓血壓減下來。
降血壓方法|「減少久坐」不及「坐站轉換」有效?
研究又發現,「減少久坐」不及「坐站轉換」有效,對血壓幫助沒那麼明顯;反而頻繁的起立動作,更能喚醒身體的血管和肌肉。因為每次從坐姿站起來,腿部肌肉會短暫用力,促進血液循環,讓血流在血管內產生一種良性的摩擦力,稱為「剪應力」(shear stress)。
剪應力能刺激血管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幫助血管擴張、減少發炎,維持彈性與功能。對停經後少了雌激素保護的女性來說,這頻繁的小動作可自然且有效地保養血管,幫助穩定血壓、延緩血管老化。
降血壓方法|日常「坐站轉換」穩血壓5招
張醫生指,如果大家是早上血壓偏高、晚上容易腳腫、壓力一大就頭痛的話,不要等到血壓變差才行動。這個方法不靠藥物、也不需要逼自己做不可能的運動計畫,只靠一點點生活中的改變就可以改善血壓。26次的坐站轉換也不需要一口氣做完,只要在日常活動裡分散進行即可:
- 電視廣告時間站起來走一下
- 每喝1次水,就站起來活動30秒
- 可站著講電話
- 開會前、用電腦前,先站著伸個懶腰
- 去完廁所,順便來回踱幾步
甚麼是高血壓/高血壓前期?
根據香港20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顯示,本港15至84歲非住院人口之中,有29.5%患有高血壓;15至84歲人口平均每日進食的鹽分達8.4g,是世衞建議的每日食鹽總攝入量的168%。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如果血壓上升並持續處於高水平,可能會引致中風、冠心病、心臟衰竭、慢性腎病嚴重的健康問題,甚至導致早逝。
- 成年人收縮壓持續處於140mmHg或以上,或舒張壓持續處於90mmHg,便是患上高血壓。
- 若收縮壓處於120至139mmHg之間,或舒張壓處於80至89mmHg之間,則屬於前期高血壓,應多加注意。
高血壓的成因是甚麼?
- 約90%的高血壓人士患病原因不明。這類高血壓稱為「原發性高血壓」,成因可能與遺傳有關。「原發性高血壓」通常在中年後出現。
- 另外的10%高血壓人士可能因為其他疾病導致高血壓,如腎病或內分泌失調。這類高血壓稱為「繼發性高血壓」。
高血壓的併發症是甚麼?
患上高血壓而不加以治療或控制,可導致嚴重後果、甚或致命,包括:
- 冠心病和心臟病發作
- 心臟衰竭
- 中風
- 視網膜血管病變
- 腎衰竭
資料來源:遺傳優生科醫生張家銘、衞生署
延伸閱讀:降血壓|患高血壓不想只服藥?專家教用水樽+1物壓小腿 天然降血壓/增肌力|附做法步驟
---
相關文章:
更年期後小心三高/骨質疏鬆 多吃魚防中風 醫生解構40歲以上女性常見疾病/保健重點
降血壓|誤喝3大「健康」飲品恐血壓飆升 這種茶都上榜 營養師推薦3大天然飲品降血壓
醫生推薦5種運動降血壓最有效!這種可在家做 每周做30分鐘也有效?
降血壓飲食|營養師教8招飲食減鈉 防中風/腎病/胃癌 哪類人忌用減鈉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