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種代糖恐致中風/心臟病!醫生警告注意6類無糖食物 吃黑糖/蜂蜜更有益?
發佈時間:18:30 2025-08-05 HKT

許多人為了維持健康或減免,都選擇以無糖或代糖類食物替代高糖飲食,特別是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但有醫生指出,市面上有不少無糖食物或飲品常用的一種代糖,原來暗藏健康陷阱,若長期食用更可能導致中風或患上心臟病,恐得不償失。
1種代糖恐致中風/心臟病!醫生警告注意6類無糖食物
神經科醫生鄭淳予在其Facebook專頁發文指,宣稱零卡路里或無糖的飲品及甜點,可能是以代糖替代傳統蔗糖。有研究發現,有一種常見的代糖恐增加腦梗塞或患心臟病之風險。
鄭淳予醫生指,赤藻糖醇為常見的甜味劑代糖,其甜度約為蔗糖的60-70%,具有清涼口感,主要經由工業化量產製成,所含熱量極微,故特別適合注重體重控制、健身人士、糖尿病患者及採行生酮飲食者,因而被廣泛運用於標示低卡、減醣或低碳水的食品中。他特別提醒,下列6種食品可能含有赤藻糖醇成分,恐對腦部血管健康造成負面影響,並與腦中風及心臟疾病發生機率呈現明顯關聯性。
甚麼食物含無糖暗藏健康陷阱?
可能使用赤藻糖醇的6類無糖食物
1.無糖和低糖飲品
部分無糖氣泡飲品、運動飲品、低糖汽水、即飲茶類、能量飲品。
2.生酮和低碳烘焙食品及甜點
涵蓋部分生酮專用麵包、低碳方包、無麵粉蛋糕、餅乾、鬆餅等。
3.健身蛋白質補充品
部分乳清蛋白粉劑、高蛋白能量棒、代餐飲品等補充性食品。
4.無糖糖果與雪糕
包含部分無糖香口膠、薄荷錠劑、朱古力製品、無糖牛軋糖、零卡路里啫喱、生酮或低卡雪糕等。
5.家用代糖產品
指經包裝成顆粒狀或粉末狀的餐桌用代糖製品,常與羅漢果甜味劑或甜菊糖等其他甜味劑混合。
6.醬料與調味品
包含部分無糖番茄醬、無糖烤肉醬、零卡路里沙律醬、甜味塗抹醬或糖漿。
為何無糖飲食易患心臟病/中風/傷腦血管?
鄭淳予醫生特別引述2025年6月刊登於《J. Applied Physiology》期刊的最新研究指出,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的研究團隊已明確揭示赤藻糖醇可能引發腦中風的機制。該實驗透過培養人類腦血管內皮細胞,並添加相當於飲用一份無糖飲料,約含有30g赤藻糖醇,在人體可能達到的血液濃度。研究結果顯示,僅短短3小時的暴露時間,已導致腦血管細胞出現以下一系列功能性異常:
- 氧化壓力上升:俗稱自由基的的活性氧分子是細胞組織的主要破壞因子,而研究發現,赤藻糖醇會促使自由基急遽增加約75%,此現象被視為引發腦細胞損傷與發炎反應的關鍵因素,同時大幅提升動脈粥樣硬化和血管疾病的風險。
- 血管舒張功能受損:具有「血管健康守護者」之稱的一氧化氮,能促使血管鬆弛、維持腦部血流穩定,但赤藻糖醇會明顯抑制一氧化氮的生成,導致血管失去彈性,使血管擴張功能受阻。
- 血管異常收縮加劇:研究更發現赤藻糖醇會刺激血管收縮蛋白「內皮素-1」分泌,促使血管呈現過度收縮與痙攣,造成血流受阻現象,可能進一步影響腦部血液供應。
- 溶解血栓能力下降:人體原本具備分解血栓的的天然防護機制,但經赤藻糖醇作用的細胞,其溶解血栓的效能出現明顯鈍化,這將大幅提高血管阻塞的風險。
該研究團隊強調,上述四項病理變化相互關聯、層層遞進,當血管收縮傾向加劇,而溶血栓溶解功能又遭到削弱腦,中風的發生風險便會隨之攀升。
鄭醫生還引述2023年發表於《Nature Medicine》的一項研究,追蹤約4,000名受試者長達3年,觀察主要心血管事件,包含心肌梗塞、中風的發生率,有以下結果:
- 血液中赤藻糖醇濃度偏高者,未來3年內罹患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約提升2倍,尤其濃度最高前25%族群與最低25%族群相比差異最為顯著。
- 實驗中健康受試者飲用一杯含30g赤藻糖醇的飲品,約等於一罐無糖能量飲品,血液赤藻糖醇濃度竟飆升近1,000倍,且高濃度狀態持續逾48小時。
- 研究更發現,赤藻糖醇會明顯促進血小板凝集作用,使血液呈現濃稠、易凝固狀態,大幅提高血栓形成的風險。
他表示,上述兩項研究分別從細胞機制與類流行病學雙重角度得出相同結論,證實過量攝取赤藻糖醇可能對心腦血管系統造成負面影響,建議大家需要學會辨識相關食品並審慎評估攝取量。
5大飲食方法護心腦血管 每日忌吃超過多少份量的代糖?
鄭醫生指出,關於赤藻糖醇的相關研究與健康警示,其目的絕非引起不必要的恐慌,而是提醒大家「無糖不等同絕對安全,零卡路里不代表完全零風險」的重要觀念。腦心血管疾病的形成往往是經年累月的過程,必須審慎檢視日常生活中那些表面上看似無害的食品成分,避免其成為潛伏的健康危機。
最理想的甜味替代方案,就是透過循序漸進的方式降低對甜味的渴求,重新建立更自然、更均衡的飲食習慣。因此,他也分享5項實用的飲食要訣,真正從根本維護身心健康:
1.審慎檢視食品成分及標籤
無糖或零卡標籤並不意味未添加人工甜味劑,建議詳細查閱成分列表,特別注意赤藻糖醇、赤蘚糖醇、糖醇等相關標示。若產品註明總糖醇含量,即可能添加此類甜味劑。養成仔細閱讀食品標籤的習慣,確實掌握攝取成分與含量,是維護健康的基本防護措施。
2.控制赤藻糖醇攝取量
應留意日常飲食中赤藻糖醇的累積攝入量,減糖的根本目的在促進健康,若替代用甜味劑本身存在潛在危害,便失去原有意義。
建議一般健康人士適量且偶爾食用,避免長期大量攝取。根據歐洲食品安全局2023年最新標準,已將赤藻糖醇每日容許攝取量大幅下調至「0.5g/kg體重」,即是約60kg成人,每日不宜超過30g。至於高風險族群,若本身患有糖尿病、高血壓、動脈硬化或曾有中風、心臟病病史者,則應盡可能減少或完全避免攝取赤藻糖醇。
3.優先選擇天然甜味
當需要攝取糖分時,建議優先選用天然糖類,例如黑糖、蜂蜜或水果製成的果醬,但切記秉持少量提味即可的原則。必須特別留意,這些仍屬糖分會影響血糖值,對於患有糖尿病或心血管的人,即使天然糖分也應謹慎控制或避免使用。
4.多吃天然原型食物
建議將飲食主體建立在各色新鮮蔬果、全穀類(糙米、燕麥、藜麥)、優質蛋白(魚、雞肉、豆類)以及健康脂肪(橄欖油、堅果、牛油果)等天然原型食物。
5.重新培養味覺敏感度
長期攝取加工食品會使味蕾遲鈍化並適應高甜度口味,建議有意識地降低對甜味的依賴度,多品嘗食物的天然風味,逐步訓練味覺接受較低甜度的飲食,循序漸進地適應無添加的純茶、黑咖啡或清水。
專家履歷:鄭淳予
台灣神經科臨床醫師和腦科學博士,專注於腦神經科學和相關疾病治療,特別是失眠、頭痛、神經痛、顏面神經失調、自律神經失調、腦霧、失智。
資料來源:神經科醫生鄭淳予
延伸閱讀:8款糖類營養大比拼 常吃這種恐致糖尿病/脂肪肝 哪3種穩血糖不傷身?
---
相關文章:
代糖可抗胰臟癌?研究揭1種天然代糖加1物 不傷腎臟殲滅癌細胞
不甜也中招!5大食物含「隱形糖」易致血糖高 打邊爐小心這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