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歲女常肚痛揭患晚期胃癌 病榻上堅持求學終病逝 醫生拆解胃癌年輕化原因
發佈時間:15:53 2025-07-31 HKT

【胃癌年輕化】內地一名20歲女生自成功考入大學3個月後,因經常肚痛求醫,最終證實患上晚期胃癌。她在病榻上堅持努力求學,但在抗癌約一年半後,最終不幸於今年7月下旬病逝。對於近年出現胃癌年輕化的原因,有醫生曾分析指,這情況或與年輕人的一種不良飲食習慣有關。
胃癌年輕化|20歲女揭患晚期胃癌 病榻上堅持求學終病逝
20歲的胃癌女生小雯曾在小紅書「亮晶晶的雯仔」分享抗癌經歷指,自己自2023年11月24日起出現腹部不適,但當時因準備學校的法律比賽而延誤就醫。初期多次就診時被診斷為胃脹氣,直到同年12月病情惡化、無法下床,經醫院檢查發現腹腔充滿惡性腹水,卵巢出現一個11.4cm的腫瘤。她隨即接受卵巢切除手術,但術後出院後仍持續劇肚痛,最終在2024年1月1日確診患上胃癌晚期。
此後,小雯持續透過社交帳號記錄抗癌歷程,曾堅強表示:「我作為一個癌症晚期的患者,經歷過了太多次生不如死的瞬間,我曾經也被下過甚麼病危通知書,曾經也懷疑過這個世界為甚麼這麼對我,我不過才十幾歲,無數個生不如死痛苦的夜晚我也曾想過放棄,但是一次又一次,我都熬了過來,我不敢說我已經有了光明的未來,但是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做到。」
小雯對抗胃癌經歷:
直至今年1月,小雯再次發布文章指,她與病魔頑強抗爭一年多的时间,曾經歷15次化療、22次靶向治療、21次免疫治療、12次腹腔灌藥、8次熱療,以及數不清的嗎啡,但即便臥病在床,她仍持續學習。她還表示:「化療之路漫漫亦慢慢,不過,只要堅持下去,我相信一定能夠成功的!我始終期待着康復的那天!我命由我不由天!」
小雯不斷發布「抗癌日記」記錄治療期間的心路歷程,得到廣大網友的鼓勵,唯病情始終未見好轉。其家人於7月25日透過社交網站公布小雯的死訊指,小雯已於今年7月20日晚上23点45分不敵癌魔離世。家人在文中表示,多謝網民支持和鼓勵,「願天堂沒有病痛,從此,你長眠,我常念。」
胃癌成因是甚麼?
對於胃癌的風險,據醫管局數據顯示,胃癌分別為本港第6大常見及致命癌症,在2022年新增1,272宗確診個案及634宗死亡個案。本港醫管局指出,引發胃癌的因素很多,有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和EB病毒感染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機會。另外,以下6大因素也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
- 性別:男性發生胃癌的機會是女性的兩倍。
- 年齡:年紀越大,患胃癌的機會越高。50歲以後患胃癌的機會更高。
- 飲食:長期進食高鹽、醃製和燻製食物會增強加患胃癌危險性。
- 疾病:胃部息肉、進行過胃部切除手術及患有惡性貧血的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高。
- 吸煙:吸煙人士患上胃癌的機會較非吸煙人士高。
- 遺傳:家族近親曾患有胃癌的人士,較其它人患上胃癌的機會高2倍以上。
為何胃癌出現年輕化?
胃癌過去被認為是中老年人才會有的病症,不過重症科醫生黃軒曾在個人Facebook專頁引述《全球疾病負擔研究2019》指,自2015年以來,40歲以下胃癌患者出現小幅但顯著的上升;另一項研究指,至2019年為止,中國青少年和年輕成人的胃癌發生率略有上升0.3%,而美國女性的發生率.每年上升0.4% ;可見年輕胃癌患者的病例數量在增加。
黃軒醫生解釋,許多年輕胃癌患者沒有遺傳基因、家族病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等情況,最大的問題便是現代年輕人的不良飲食模式及常吃外賣,餐餐高油高鹽、重口味,蔬果攝取不足。這樣的飲食習慣會對腸胃菌群造成以下3大危機,讓胃癌有機可乘:
1. 腸道好菌少、壞菌多
研究顯示,微生物失衡會誘發慢性發炎,生成細胞致突變物質及調控免疫環境,導致胃癌。如果食物有添加乳化劑(如羧甲基纖維素CMC和聚山梨醇酯80 P80),會改變腸胃黏膜相關菌群的組成和功能,導致體內出現低度腸胃發炎反應和代謝紊亂。
腸道內的好菌及壞菌分別像「保護胃的超人」和「搞破壞的壞蛋」;如果常吃高油鹽糖、有添加劑的外賣食物,就像在餵養及壯大壞菌,而好菌「超人」卻越來越虛弱,長期以來胃的抵抗力會變差、容易受攻擊。
2. 腸道菌群多樣性降低
如果腸道菌種的多樣性和種類太少,遇到不同問題時,就沒有足夠的「兵力」去解決,更容易受到病菌或病毒感染,免疫力和代謝功能較低。
3. 產生更多毒素
有些外賣食物的成分會讓腸胃菌群產生對身體有害的物質,這些「毒素」可能會傷害胃黏膜,甚至增加細胞變異的風險。這些毒素不會立即令身體產生變化,而是長時間慢慢累積在體內,可能會到比較嚴重的階段,身體才會真正感到不舒服。
胃癌12種徵兆較常見 腹脹/疲倦恐屬警號?
胃癌有何常見症狀?醫管局指出,若發現身體出現以下徵狀,可能是患上胃癌的徵兆,又或是其他更常見的消化疾病,例如胃炎或十二指腸潰瘍,宜多加留意:
- 持續消化不良
- 持續食慾不振
- 體重急速下降
- 小腹腫脹
- 進食後腹脹不適
- 嘔吐
- 吐血
- 大便出血
- 大便呈黑色
- 貧血
- 疲倦
- 虛弱
醫管局指,由於胃癌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不少患者只當成胃部不適而掉以輕心,因此有過半患者確診並接受治療時,通常已屬中晚期。若有懷疑徵狀,應盡早向家庭醫生求診。
做好4件事可預防胃癌 可以多吃甚麼?
要預防胃癌,醫管局建議日常可透過以下方式進行預防,當中包括多吃2類蔬菜及富含維他命C的食物。
1. 多吃新鮮蔬果
- 十字科類蔬菜(例如西蘭花、白菜、椰菜花、芥蘭等)含抗癌物質,有助分解體內致癌物質
- 含豐富胡蘿蔔素的蔬果(例如紅蘿蔔、芒果、木瓜等)有助加強身體的抵抗能力,直接減低患癌的機會
- 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例如橙、西柚、士多啤梨等)有抗氧化功能,可減低患上胃癌的機會
2. 少吃高鹽食物
- 醃製、燻烤類食物(例如臘腸、鹹蛋、香腸、火腿、煙肉、鹹魚等),製作過程中形成致癌化合物
- 油炸食物,油炸過程中會產生自由基,減低體內組織的氧含量,破壞身體的組織
3. 注意個人衞生
- 多洗手及避免接觸排泄物或嘔吐物,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4. 定期身體檢查
- 如果家族有近親曾患上胃癌,建議40歲以上人士每年定期接受胃鏡檢查。
資料來源:小紅書「亮晶晶的雯仔」、醫管局
---
相關文章:
3種香料防癌力超強!營養師揭防大腸癌胃癌 更護腸通血管 這樣吃功效大增
防癌食物| 西蘭花1部位最抗癌!癌症專家推介14大食物防癌 吃這種大腸癌死亡率降50%
喝1款茶可減患胃癌風險?營養師揭8大好處 護心血管/減重/防腦退化
65歲男常吃1種保健品 患胃癌前病變 靠吃這蔬果1年後成功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