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頸部自測壽命長短 頸圍過粗恐患心臟病/糖尿病 專家教4招紓緩頸部不適

更新時間:11:40 2025-07-31 HKT
發佈時間:11:40 2025-07-31 HKT

透過觀察頸部也可以知道壽命長短?有專家指出,若發現頸部出現4大變化,恐是健康響起警號,當中包括頸圍過粗,則有機會患心臟病和糖尿病。若想避免頸部影響全身,專家也教4招紓緩頸部不適。

觀察頸部自測壽命長短 頸圍過粗恐患心臟病/糖尿病

據內媒《生命時報》報道,中山大學附設第六醫院耳鼻喉頭頸外科主任醫師劉天潤、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醫師高登峰,以及浙江省人民醫院針灸推拿一科主任、副主任中醫師汪凡表示,頸部作為人體最纖細的部位,不僅承擔著支撐頭部的重要功能,更是頸椎、氣管等重要通道所在,同時匯集多種關鍵器官。作为一个日常顯露在外的部位,由於頸部常年外露,其細微變化往往最容易被人察覺,若觀察到頸部出現以下特徵,可視為反映健康長壽的重要指標:

頸部特徵如何知健康?

 

頸部4大特徵測壽命長短:

1. 頸部膚色

健康頸部的皮膚特徵:應呈現平整光滑狀態,不會出現明顯色斑沉澱、異常暗沉或腫脹現象,但可能會因個人膚色、日曬程度、體溫變化及情緒波動等因素可能造成些微差異,例如部分人群自然偏黃、情緒高漲時暫時性泛紅,但整體而言頸部膚色應與身體其他部位保持一致,不該存在顯著色差。若觀察到頸部膚色出現異常改變,可能是內分泌失調或代謝功能異常等健康問題的警號

2. 頸部腫塊

健康狀態下的頸部線條自然流暢,通常不會出現異常腫塊,但頸部區域聚集多種重要器官,包括甲狀腺、咽喉、頸段氣管、食道及淋巴結等,這些器官若發生病變可能導致體積增大,進而佔據頸部空間形成腫脹,可以透過以下2大方法進行自測:

  • 檢查甲狀腺:可用手指輕觸喉結區域,留意是否有異常腫塊,並感受吞嚥時是否出現不適、疼痛或異物感。
  • 檢查淋巴結:則以指腹輕柔按壓耳後與下頜區域,注意是否有壓痛現象,若發現任何異常狀況,建議立即就醫檢查。

3. 頸部活動能力

健康的頸部具有高度靈活性,能夠輕鬆完成大幅度轉動、傾斜等動作,無論是低頭、仰頭、側頭或轉頭都不會感到受限。然而,長期低頭使用手機、工作等不良姿勢,可能導致頸部肌肉持續緊繃僵硬。若突然用力扭轉或外傷等情況,也可能造成肌肉過度牽拉,這些都會引發疼痛不適。

當出現頸部僵硬疼痛時,可先嘗試調整姿勢,並進行適度的伸展與轉動運動,觀察是否能夠緩解症狀。若疼痛僵硬持續未減輕甚至加劇,且伴隨其他不適症狀,建議應立即就醫檢查。

4. 頸圍數值

健康成年男性的頸圍標準值應控制在38cm以內,女性則不宜超過35cm。當頸圍超出標準範圍時,代表頸部脂肪過度堆積,此現象通常與全身性肥胖程度呈現正相關,主要成因包括運動量不足及不良飲食習慣等。值得注意的是,頸部脂肪增厚可能導致氣道空間狹窄,進而引發睡眠呼吸中止症,並大幅提高罹患高血壓、心臟病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因此,可以透過以下方法測量頸圍數值:

  • 測量頸圍時採取站立或端坐姿勢,保持正常呼吸狀態並平視前方,使用軟尺沿喉結下方至低頭時可觸及的最突出頸椎位置環繞一圈,每月定期檢測並記錄數值變化。

錯誤按摩頸部恐致腦中風/猝死 這2大位置要小心

專家也指出,當出現頸部不適或肩頸酸痛時,許多人會尋求按摩來緩解症狀,但需特別注意不當頸部按摩可能誘發腦中風。而頸部區域血管分佈極為密集,其中最關鍵的是頸內動脈和椎動脈,這兩條血管分別負責供應大腦前部3/5和後部2/5的血液循環。有別於人體其他重要動脈大多受到軀幹骨骼保護,頸動脈僅由一層薄薄的皮膚組織覆蓋,這種特殊的解剖結構使其在受到外力時特別脆弱。

專家表示,由於頸動脈特殊的彎曲結構與分叉特徵,使其血流狀態複雜,容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隨著病程進展,穩定的斑塊可能轉變為易損性斑塊,一旦破裂形成血栓,將阻塞腦血管引發腦中風。有研究顯示,頸部推拿對穩定斑塊影響有限,但部分研究人員強烈建議已存在易損斑塊的患者應避免接受頸部推拿治療。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位於頸內動脈基部與頸總動脈分叉處的頸動脈竇,即位於頸前三角區表淺部位的重要壓力感受器,當其神經末梢受到刺激時,可能引發心跳減緩與血壓下降,部分敏感體質者若遭受過度按壓,甚至可能導致心臟驟停、猝死等致命風險。基於頸部推拿確實會對血管系統,特別是頸前三角區,建議在接受推拿治療前,務必先經醫生評估並完成相關血管檢查,以有效避開已知的血管性風險因素。

專家教4招紓緩頸部不適 用毛巾熱敷頸部也有效

想紓緩頸部不適又想避免按摩帶來健康風險,專家表示,頸部不但是脊椎中活動範圍最大的部位,更是極其敏感的神經傳導要道。若頸部出現問題則可能會影響全身,建議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4件事,便能有效預防與紓緩頸部不適症狀:

1.鍛鍊頸部肌肉

雙手交叉抱住後腦,頭部向後施力時手掌同步向前推壓,形成對抗狀態,每次維持15秒後,鬆弛10秒,1每組10-20次,每日進行1-2組。此種靜態對抗訓練能有效增強頸部肌肉強度,更避免因過度活動導致頸椎結構不穩。

2.注意勞逸結合

建議縮短持續低頭辦公的時間,可透過調節座椅高度或電腦螢幕位置,使頸部保持自然直立姿勢。每小時應起身活動,即便是簡單站立伸展或去廁所,都能有效舒緩頸部壓力。

3.養成良好睡姿

習慣仰睡者,頭部枕頭高度約一拳高,即5-7厘米;頸部支撐處需比後腦高3-5厘米,使頸椎獲得支托保持自然弧度,肌肉得以放鬆。偏好側睡者建議使用稍硬枕頭,高度與單側肩寬相當,確保能完整填補耳朵至肩膀間的空隙。

4.適度熱敷

夏季在冷氣房等低溫環境中應注意頸部保暖,以維持血液循環順暢,促進頸部健康。當頸部感到酸痛時,可使用熱毛巾、熱水袋或紅外線燈等,每15分鐘熱敷一次,能有效舒緩肌肉緊繃與僵硬不適。

資料來源:《生命時報》

延伸閱讀:每天吃1款麵包可延壽15年?專家推介10種長壽食物 吃這種魚更防骨鬆

---

相關文章:

10大名醫公開早晚必做長壽習慣 睡前做3分鐘呼吸法助眠養生 早餐首推1類食物?

4款動作可自測壽命長短 研究揭這樣走路長命20年 這動作不達標早死風險恐增84%

長壽秘訣|如何逛超市可增肌防腦退化?抗老名醫列4大健康長壽貼士 坐下常抖腳竟防關節炎!

長壽食物|醫生揭4類食物含長壽成分 必吃1種顏色水果 防癌/高血壓/骨質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