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退化食物|醫生揭完全不吃3種傷腦食物 腦退化風險大增 喝1種飲品恐導致大腦萎縮
發佈時間:13:28 2025-07-29 HKT

【腦退化食物】一些可能每日都在吃的食物,竟然是腦退化的推手。有醫生表示,有3類食物其實非常損害大腦,導致大腦萎縮及認知功能下降,自己是一定不會吃的,包括1類常見的飲品。
腦退化|醫生不吃3種傷腦食物 1種飲品恐致大腦萎縮
印度神經外科醫生Dr. Raveesh Sunkara在IG影片中提出,自己作為醫生會完全避開3種會導致大腦萎縮的食物。他指出,大腦會因應一個人所吃的東西運作,強調飲食對於預防認知能力下降的重要性,這3種傷腦食物都十分常見。
1. 含反式脂肪的食物
大量含有反式脂肪的食物包括油炸食物,或者薯片等包裝零食,引發大腦炎症並導致很多長期的健康問題。
本港食安中心資料指,當油加入氫,從液體狀轉為半固體狀時,可產生工業生產的反式脂肪。這個程序稱為「氫化過程」。食品製造商通常會採用此過程以延長食物的保質期和增加口感。反式脂肪主要來自以氫化植物油為材料或用氫化植物油烹調的煎炸和烘培食品:
- 牛和羊的奶和脂肪及其製品(例如全脂牛奶及牛油)含有小量天然的反式脂肪。
- 有可能以氫化植物油製造的食物包括:人造牛油、起酥油、餅乾、脆片、曲奇餅、炸薯條、蛋糕、沙律醬、餡餅及植脂奶粉。
反式脂肪會增加人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同時又會減少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好膽固醇),因而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目前世界衞生組織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建議,反式脂肪攝取量應少於人體每日所需熱量的1%,例如每日攝取2000kcal熱量者的每日攝取量應少於2.2g。
2. 高糖飲品
糖分高的食物導致血糖飆升,特別是液體形式,對血糖的影響更明顯。經常喝會導致血糖經常大幅波動,導致大腦疲勞,長遠更可能使大腦萎縮。
同場加映:27款樽裝飲品糖分大比拼 1枝低糖茶=5茶匙糖越飲越口渴?推介無糖/低糖替代品
3. 超加工食品
超加工食物會導致大量腸道問題,干擾腸腦軸運作。
超加工食品是甚麼?本港食安中心指出,「超加工食品」一詞最早來自巴西聖保羅大學研究人員在2009年撰寫的一份學術研究報告。這些食品通常在工業生產過程中製造;糖、油及脂肪和鹽常常混合在一起作為配料,用於超加工食品中;具有超加工食品特點的配料為烹調時不常用的成分或各類別添加劑(如增味劑、色素及人造甜味劑)
- 食物例子:碳酸飲品、薯片、曲奇、即食麵及冷藏薄餅。
腦退化症早中晚期症狀 第5年後變化大
根據本港醫管局資料,認知障礙症(腦退化症)是因大腦神經細胞病變而引致大腦功能衰退的疾病,患者的記憶、理解、語言、學習、計算和判斷能力都會受影響,部分且會有情緒、行為及感覺等方面的變化。
本港70歲以上長者當中,大約每7名女性或每10名男性就有1名患者。其中,阿兹海默症為最常見的類型,佔香港長者病例約65%。
1. 早期症狀(第1-2年)
在此階段,家人和朋友通常會以為患者的症狀,只是因為年紀漸老而出現的正常老化過程。
- 失去短期記憶
- 表達或理解抽象事情時感困難,如表達身體不適、心情感受等
- 情緒或行為變幻無常
- 學習新事物及跟隨複雜指令感困難
- 判斷力減退、基本自理活動仍能應付,但需旁人提醒
2. 中期症狀(第2-5年)
隨著病情的進展,患者早期的困難會更加明顯。
- 混淆遠期記憶和現實情況記憶、偶有詞不達意的情況
- 行為性格轉變,或會容易情緒不穩
- 需別人協助日常自理活動
3. 晚期症狀(第5年後)
患者生活幾乎完全依賴別人,不能自我照顧。
- 記憶缺損,連熟悉的人和事也會忘記
- 身體活動及精神狀況出現衰退
- 未能有效表達及溝通
- 不能處理日常生活、需要長期照顧
- 生理時鐘混亂
專家履歷:Dr. Raveesh Sunkara
長駐於印度城市海得拉巴的高級神經外科顧問醫生,擁有10多年的專科經驗,是印度神經病學會和特倫甘納邦醫學委員會會員。
延伸閱讀:醫生教3招自測腦退化風險 做不到這動作恐中招 畫鐘可測腦健康?
---
相關文章:
長者湊孫可防腦退化?研究揭患病風險降24% 每周湊多久護腦效果最佳?
研究推薦7大超級護腦食物 腦退化風險降46% 這種水果每周吃3次有效!
40歲起腦細胞始退化 哈佛揭4大惡習加速大腦萎縮 不愛社交也易腦退化?
腦退化|研究揭常吃這類食物 腦退化風險增84% 做好14件事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