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吃這類食物易上癮 研究揭5天內脂肪肝風險增 恐傷大腦損記憶
發佈時間:11:29 2025-03-26 HKT

暴飲暴食不止單純令體重增加,更可能傷肝傷腦!有醫生引述研究指,如果連續5天放縱進食1類零食,大腦會出現類似上癮的反應,更會增加患脂肪肝風險及傷害大腦損記憶力。
常吃這類食物易上癮 研究揭5天內脂肪肝風險增
胃腸肝膽科醫生李柏賢在Facebook撰文指,不少人都會吃零食減壓,但最新研究發現,如果經常吃1類零食,只需短短5天就足以影響大腦活動,並增加患脂肪肝的風險。即使恢復正常飲食,產生的變化仍會延續一段時間。
甚麼食物傷腦傷肝?
高熱量垃圾食物如何傷腦傷肝?
今年2月,德國圖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與亥姆霍茲糖尿病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發表了一項研究。他們招募了29位年輕健康男性,年齡介乎19至27歲,BMI19至25。其中18人須連續5天,每日額外攝取1500 kacl的高熱量超加工零食,包括朱古力棒、布朗尼蛋糕和薯片,然後再恢復正常飲食7天。參加者所吃的高熱量垃圾食物含有47至50%的脂肪,40至45%的碳水化合物。
研究人員透過磁力共振掃描與胰島素敏感度測試,觀察參加者的大腦反應。實驗結果如下:
- 肝臟脂肪顯著增加,但體重未見明顯上升,也沒有顯著的血糖或發炎指標變化。這可能提高日後患脂肪肝或代謝疾病的風險。
- 大腦胰島素敏感度出現「先增後降」的變化。短期暴食後,大腦獎賞相關區域對胰島素反應過度活躍;恢復正常飲食後1周,反而在記憶、認知與視覺相關區域出現胰島素反應下降,顯示大腦部分功能尚未完全恢復。
- 大腦「獎賞與懲罰系統」受影響,對「食物帶來的快感」反應變弱,對「負面結果」反應變強,這可能會影響飲食決策,讓人更傾向於情緒性或衝動性進食。
甚麼是大腦獎賞與懲罰敏感度?
李柏賢醫生解釋,獎賞敏感度(Reward Sensitivity)指大腦看到喜愛食物時產生的快感。如果這個反應變弱,可能會需要更多高熱量食物才能獲得同樣滿足感,這與飲食成癮的現象類似。
而懲罰敏感度(Punishment Sensitivity)反映在暴食後,大腦對進食帶來的不適感(如飽脹、負罪感)變得更敏感。但這反而可能促使人們透過吃更多垃圾食物來緩解壓力或焦慮,形成惡性循環。
大腦也有胰島素阻抗?4習慣減風險
李醫生指,因為大腦的胰島素訊號不只影響血糖,也參與了食慾控制、獎賞反應、學習與記憶。當人在短期內攝取大量熱量、油脂與糖分時,大腦的胰島素反應就可能出現異常:
- 對胰島素變得遲鈍,影響飽腹感與自制力
- 海馬迴反應下降,可能干擾記憶與情緒調節
- 減弱對食物的快感,導致更難滿足和更想吃
他提出4個建議,有助避免暴飲暴食及對大腦與代謝造成影響。
- 避免連續狂吃垃圾食物,偶爾放縱沒問題,但不要讓它成為日常習慣。
- 多選擇天然未加工食物:蔬果、全穀、蛋白質,讓大腦恢復正常訊號。
- 定期運動包括帶氧與重訓,能幫助改善胰島素敏感度。
- 充足睡眠,避免因疲憊而增加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
脂肪肝6大常見症狀 警惕1種腹痛
脂肪肝是常見的都市病之一,有研究曾推算本港有逾100萬人患有此病。根據衞生署資料,脂肪肝(或脂肪性肝病)是指有過多脂肪在肝細胞內聚積。脂肪肝的形成亦與肥胖、胰島素耐受性、糖尿病、高血脂和高血壓有密切關連。
脂肪肝按照成因可分為酒精性及非酒精性。「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指一系列與肝臟細胞積聚過多脂肪(超過肝臟容積的5%)有關的肝臟疾病。脂肪積聚的成因與飲酒過量或其他繼發性因素(例如藥物或先天性代謝缺陷)無關。當中,脂肪肝有6種常見症狀,包括:
- 食慾不振
- 噁心
- 嘔吐
- 右上腹不適
- 疲勞
- 如果病情嚴重時,可能導致肝臟發大
若不及時改善,脂肪肝可演變為肝硬化或肝癌。要準確診斷是否患有脂肪肝,就要接受影像檢查,例如超聲波、電腦掃瞄、磁力共振造影等,或進行肝穿刺活組織檢查。
資料來源:Dr.Le 李柏賢、《nature metabolism》
專家履歷:李柏賢
台灣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專項是發炎性腸道疾病如克隆氏症、潰瘍性結腸炎等
延伸閱讀:減肥難忍口?營養師教飯前吃1食物 8招控制食慾不捱餓
---
相關文章:
減肥必須戒零食?醫生推薦4款健康零食飽住瘦 適量進食穩血糖/護心血管
56歲醫生戒1食物 1年減40磅脂肪肝消失 身體年齡年輕11歲
醫生教7招逆轉脂肪肝 必喝1款茶燒脂穩血糖 吃這款零食也有效?
瘦人也有脂肪肝!4件事輕鬆逆轉脂肪肝 營養師大推1款茶 吃飯要先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