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身處鬧市恐傷腦?1因素恐致柏金遜症 這類人患病風險高3倍

更新時間:20:15 2025-03-18 HKT
發佈時間:20:15 2025-03-18 HKT

【柏金遜症】常身處鬧市竟有傷腦風險?有研究指,鬧市1個因素恐令常身處其中的人們,增加患上柏金遜症的風險?當中有1類人患柏金遜症的風險更高達3倍。到底應如何得知自己或長輩可能患上柏金遜症?當中如發現表情出現1種變化要留神!

常身處鬧市恐傷腦?1因素恐致柏金遜症

美國加州大學的研究人員指,柏金遜症的盛行率不斷上升,而遺傳和環境都是重大的風險因素。因此探討遺傳與環境交互作用,對柏金遜症患病風險的影響。研究結果發表於《JAMA Network Open》期刊。

研究人員分析了2個探討柏金遜症的大型研究:美國的柏金遜症環境與基因研究(The Parkinson Environment and Genes (PEG) study),1367名參加者在加州居住了至少5年,其中有634人患有早期柏金遜症,即確診不多於5年,並且沒有其他神經系統疾病或末期疾病。丹麥柏金遜症研究(The Parkinson Disease in Denmark (PASIDA) study),2011名參加者有超過一半居住在哥本哈根或丹麥的省轄市,有966人是柏金遜症患者。

此外,研究人員又使用了加州及哥本哈根各自長達10多年的空氣污染數據進行分析。

空氣污染如何影響柏金遜症患病率?

  • 第1項研究顯示,嚴重的交通空氣污染使人罹患柏金遜症風險增加28%。
  • 第2項研究顯示,嚴重的交通空氣污染導致罹患柏金遜症風險上升近3倍。
  • 結合2項研究的結果,居住在嚴重交通空氣污染地區者,罹患柏金遜症風險平均高9%。
  • 有柏金遜症遺傳傾向的人士,居住在嚴重交通空氣污染地區,患病風險高3倍。

研究表明,柏金遜症遺傳傾向與長期處於交通空氣污染當中,會產生協同作用,導致患病機率上升。因此研究人員認為,減少空氣污染可能有助降低出現柏金遜症的風險。

柏金遜症甚麼年齡易病發?有何常見症狀

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柏金遜症是一種在長者所患的神經系統疾病中,較為常見的一種。平均病發年齡在60至70歲之間。柏金遜症可分為原發性和誘發性,大部分患病長者都屬於原發性的,成因目前尚未有定論,但知道是由於腦內部分神經系統功能受損,引致神經傳導物質多巴胺減少。誘發性的柏金遜症則是由於長期服食某些藥物、腦部受創、腦炎、多次中風等因素引起。

柏金遜症有何常見症狀?

 

柏金遜症常見症狀:

  • 震顫,初發時通常出現在一側的上肢,繼而影響其他肢體,最後可能影響全身的肌肉
  • 動作緩慢,尤其在開始活動及轉變方向時最為明顯
  • 關節活動顯得如齒輪般僵硬
  • 面部無表情
  • 語調出現變化
  • 步履出現變化

柏金遜症可根治?如何改善症狀?

衞生署表示,現階段未有任何根治原發性柏金遜症的有效方法,不過有以下方法改善柏金遜症症狀,改善患者活動能力

  1. 藥物:藥物能幫助控制此病的病徵,改善患者的活動能力和減輕震顫的情況,以減低對日常生活的影響。藥物通常需要長期服用,切勿自行中止服用,否則可能會令病情反覆。
     
  2. 物理治療:為患者評估活動功能和設計個人化復康運動計劃,提供肌肉關節、姿勢及步姿的鍛煉;指導正確位置轉移及助行器具使用技巧,增加患者活動能力,減低跌倒的機會。
     
  3. 職業治療:分析患者起居生活及實際家居環境所遇到的障礙,使用輔助器材及改善家居佈置,減低患者的功能障礙,提高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
     
  4. 心理輔導:患者容易有抑鬱的情況,所以家人的支持和安慰很重要。此外,照顧者亦可能因過度的壓力而感到沮喪。如有需要,應向專業人士尋求輔導。

資料來源:《JAMA Network Open》

延伸閱讀:營養師推薦5類護腦食物 必吃這小食讓大腦更年輕

---

相關文章:

年紀大站不穩?研究揭眼睛1動作增平衡力 柏金遜症患者都有效!

40萬人研究證實!身體2部位脂肪多 患腦退化症柏金遜症風險高 這年紀最危險

66歲女患柏金遜常跌倒 做1運動後行動自如更可減藥 80歲也做到!

鄭佩佩逝世丨傳鄭佩佩5年前患「非典型柏金遜症」 1症狀常被當腦退化 附護腦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