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室內中陰暑 濕熱天做好預防|醫醫筆寫

更新時間:00:00 2023-07-13 HKT
發佈時間:00:00 2023-07-13 HKT

這個星期被小董預測準了,「中暑」的人有增無減,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中暑可分為中「陰暑」或中「陽暑」,一直認為這是因為在太陽下暴曬才會「中伏」,卻懵然不知在悶焗之所、空氣不流通之處呆久了有不適感,便有可能是中陰暑了。

在中醫學內科書裏「感冒」章節中,「暑濕證」就是在春末夏初或炎夏有雨水之際出現,氣候溫熱、濕度上升,人的身體適應能力不足,濕加熱令身體陰陽失調了。一般中陰暑的症狀為:身熱、汗少、頭昏腦脹或頭痛、心煩口渴、胸悶欲嘔、噯酸、尿短、乏力等,許多時是突然發生的,一小時前還是一個正常人,能吃能笑,忽然覺得不太爽,出現上述症狀,便是中暑了!盡快找個有冷氣的地方(以前小董會叫你們快走到空氣通爽及陰涼之處,但如今真的沒有一個角落是陰涼透氣的了!嗚呼!),買一支室溫的水飲,坐下或躺下休息半小時,如症狀持續或惡化,建議叫十字車入院!皆因中暑最擔心的是「脫水」,這會引起昏厥、甚至有機會中風等嚴重病變,不容忽視!

假如情況不太嚴重,只是少許不適、頭暈頭痛,可切兩片冰涼的西瓜吃下去,多飲兩杯涼水,休息一下。吃完的西瓜皮不要扔丟,用4碗水煲了這2片瓜皮,加入10克菊花,煲20分鐘便可,能消暑解渴、清利頭目,十分環保兼有效呢!

香港天氣持續濕熱,出街應常備一把雨傘擋雨掩太陽,也可帶備一條小「冰鮮毛巾」,當自覺太悶熱時取出擦擦頭臉或全身,能降溫保命!溜狗的更加要慎防小狗中暑,神仙也難打救牠們弱小的心臟!走在街上常看到外籍傭人自己在努力講電話,你們心愛的寶貝則坐在太陽底下、烘爐似的地面上在被「乾烤」,你不心痛嗎?別讓暑濕之熱傷了身!好好預防中暑吧!
小董中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