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牛肉脂肪|牛肉最低脂部位不是封門柳? 燒牛肉14個部位脂肪4位置最高脂

更新時間:12:26 2023-03-07
發佈時間:12:26 2023-03-07

燒牛肉最低脂部位竟然不是封門柳?牛肉脂肪分佈大不同!「營養生」營養師Queenie Lam指出,燒牛肉脂肪含量可分為高脂、中脂和低脂3種。她把牛肉劃分成14個部位,4個較低脂,但最低脂並非封門柳;亦有4個部位較高脂,最高脂是牛五花。

牛肉脂肪 肉類高脂/中脂/低脂定義

營養師Queenie Lam在「營養生」facebook專頁發文指,燒牛肉為港人最愛的食物之一,進食時的油脂含量及分佈對口感很重要,但仍需要留意各部位牛肉的實際脂肪含量,以免攝取過量的飽和脂肪。

以每100克肉類計算,肉類脂肪含量可分為高脂、中脂和低脂3類:

  • 高脂肉類: 脂肪含量20克以上
  • 中脂肉類: 脂肪含量12至20克
  • 低脂肉類: 脂肪含量12克以下

14個燒牛肉部位脂肪含量

不少人以為封門柳最低脂,但原來有1個部位更低脂。Queenie 把牛肉劃分為14個部位,以每100克燒牛肉計算,比較各部位的脂肪含量。燒牛肉14個部位包括:牛頸脊、牛肩胛肉、牛腰肉、牛肋肉、牛臀肉、牛後腿內側、牛舌、牛小排、牛胸腩、牛板腱、牛五花、封門柳、牛胸腹、牛後腿外側。燒牛肉當中,有4個部位屬於高脂、6個屬於中脂,4個部位屬於低脂:

 

綜合營養師Queenie Lam提供的資料可見,燒牛肉14個部位,以每100克肉類計算,脂肪含量最高是腩位牛五花,高達42克;脂肪含量第二高的是牛胸腹,含28g脂肪;港人常吃的牛小排位居第三。脂肪含量最低的是牛後腿內側,只有5克脂肪,其次是後腿外側、牛板腱和牛板腱。

燒牛肉4個部位屬於高脂

(脂肪含量以每100克肉類計算)

  • 高脂燒牛肉部位:牛五花;脂肪含量:42g
  • 高脂燒牛肉部位:牛胸腹;脂肪含量:28g
  • 高脂燒牛肉部位:牛小排;脂肪含量:23g
  • 高脂燒牛肉部位:牛肋肉;脂肪含量:22g

燒牛肉6個部位屬於中脂

(脂肪含量以每100克肉類計算)

  • 中脂燒牛肉部位:牛胸腩;脂肪含量:19g
  • 中脂燒牛肉部位:牛肩胛肉;脂肪含量:17g
  • 中脂燒牛肉部位:牛舌;脂肪含量:16g
  • 中脂燒牛肉部位:牛頸脊;脂肪含量:15.2g
  • 中脂燒牛肉部位:牛腰肉;脂肪含量:14g
  • 中脂燒牛肉部位:牛臀肉;脂肪含量:14g

燒牛肉4個部位屬低脂

(脂肪含量以每100克肉類計算)

  • 低脂燒牛肉部位:封門柳;脂肪含量:11g
  • 低脂燒牛肉部位:牛板腱;脂肪含量:6g
  • 低脂燒牛肉部位:牛後腿外側;脂肪含量:7g
  • 低脂燒牛肉部位:牛後腿內側;脂肪含量:5g


燒牛肉過程產生致癌物 長期吸入損害健康

營養師Queenie Lam提醒,進食過多含飽和脂肪的食物會影響心血管健康。另外,在燒牛肉過程中,亦會產生的致癌物多環芳香烴(PAHs)及多環胺類(HCAs),如果長時間吸入更會使身體產生大量自由基,攻擊健康細胞。

同場加映:甚麼是PAHs(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

 

內容獲「營養生」授權轉載

「營養生」網站:https://www.negimenforall.com 
「營養生」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negimenforall

 

飽和脂肪攝取過多 易增中風患心臟病風險

本港衞生署指,脂肪的基本結構是由一個甘油分子及三個脂肪酸分子所組成,從食物中常見的可分為2大類:飽和脂肪、不飽和脂肪食物。本港食安中心列出飽和脂肪及不飽和脂肪的特性及食物例子。

 

    飽和脂肪VS不飽和脂肪

    1. 飽和脂肪特性及食物例子

     

    2. 不飽和脂肪特性及食物例子

    飽和脂肪:

    • 飽和脂肪使血液更易凝結,引致血管硬化、中風、心臟病等疾病,並促進肝臟產生膽固醇,過量更會令血液的壞膽固醇上升,其不良影響比過量進食膽固醇還大。

    不飽和脂肪:

    • 可分單元和多元不飽和脂肪。單元不飽和脂肪能降低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又稱壞膽固醇) 水平,保持血管暢通,對健康有裨益。
    • 多元不飽和脂肪中的亞麻油酸及次亞麻油酸是必需脂肪酸,由於身體無法合成製造,必須從食物吸收,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它們能稀釋血液濃度,降血壓及改善免疫系統功能。適量攝取不飽和脂肪酸可降低血液中的總膽固醇水平。

     

    延伸閱讀:燒烤肉類易致癌 6大因素增加致癌物PAHs

    根據食安中心資料,PAHs(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指一大類含有多環的碳和氫原子的有機化學物質,是一種環境污染物,在空氣、土壤、水和食物中無處不在。PAHs在燃料及有機物質未充分燃燒的情況下形成;車輛排放的廢氣和香煙的煙霧中也含有PAHs。

    以下6個因素會增加燒烤食物內PAHs含量:

    食安中心指,燒烤食物時,以下6個因素會增加食物的PAHs含量:

    1. 食物與熱源的距離太接近
    2. 食物含高脂肪
    3. 使用高溫
    4. 長時間烹煮
    5. 油滴份量多
    6. 煮食燃料的種類(如炭或柴)

    食物環境衞生署於2004年進行了一項PAHs研究,收集了多種燒烤肉類的樣本,包括燒味(燒肉、叉燒及燒鴨)和肉乾(牛肉乾及豬肉乾),以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食物的烹煮溫度愈高,或食物距離熱源愈近,其PAHs含量便愈高。

    此外,燒鴨的皮和脂肪部分(外在部分)的PAHs總含量較高;而炭燒食物的PAHs含量高於以氣體爐燒烤或電爐烘焗的食物。不過,我們亦發現用電爐烘焗或氣體爐燒烤的燒味,其PAHs總含量與外國研究發現的其他食品的含量相若。換言之,用這些方法配製的燒味並非特別高風險食品。


    延伸閱讀:燒烤減致癌風險 5招減少PAHs攝入量

    吃燒烤食物想減低致癌風險,食安中心建議以下5個方法,減少PAHs的攝入量:

    食安中心建議以下5個方法,減少燒烤食物的PAHs攝入量:

    • 消費者應保持均衡及多元化飲食,切勿進食過多燒烤食物。
    • 燒烤時亦不宜時間過長或溫度過高,應盡量改用水煮或蒸等烹調方式。
    • 建議燒烤時應避免食物接觸到火焰,而且熱源最好處於上方。
    • 嗜吃燒烤食物的消費者可選擇產生較少PAHs和HCAs的食物。據報肌肉組織(蛋白質)較多的食物,例如肉類、家禽和魚類在煮好後檢出較多HCAs,而其他含蛋白質的食物(例如蛋和豆腐)只含極少分量的HCAs。
    • 消費者可選擇燒烤外皮不能吃的食物(例如蕃薯、帶皮的粟米、雙貝類及未剝殼的甲殼類海產),因為外皮可防止PAHs滲入食用部位。

     

    燒烤食物被微生物污染 可致食物中毒

    食安中心補充指,除了PAHs和HCAs外,燒烤食物亦有機會被微生物污染,肉類要徹底煮熟才可以殺滅致病原,否則可引發食物中毒風險。

    食物中毒傳播途徑+潛伏期+治理及預防方法:

     

    撰文:Victoria

    《星島申訴王》於3月1日隆重登場,節目為民請命抱不平、追蹤城中熱話,亦會搜羅溫情小故事。你申訴,我跟進,搵91999933,《星島申訴王》隨時候命!
    立即報料:https://bit.ly/3IMunqd
    你的獨家報料一旦被採用及報導,將獲得乙份獎品。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