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30歲婦便秘以為作動 揭患大腸癌3期 1高危症狀易忽略

更新時間:18:00 2023-01-01 HKT
發佈時間:18:00 2023-01-01 HKT

腹痛有機會是患大腸癌的警號。台灣一名30歲孕婦腹痛兼排便不順,產後症狀仍然持續,求醫檢查後才發現患上第3期大腸癌,須開刀切除惡性腫瘤及淋巴結保命。本港衛生署指,有1個症狀較高危,很易演變為大腸癌。

腹痛便秘竟患大腸癌

綜合台媒報道,當地一名陳姓孕婦出現腹痛、排便不順等症狀,起初以為是胎兒擠壓導致疼痛。惟誕下胎兒3個月後,症狀未有改善,遂往醫院求醫。院方為女子進行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其降結腸處有一個10厘米的腫瘤,證實患上第3期大腸癌,並且有淋巴轉移的情況。

南投醫院表示,患者對自己患癌一事感到震驚,不過仍積極接受治療。院方隨即為患者開刀,進行3D腹腔鏡微創手術,切除惡性腫瘤及淋巴結,手術後又繼續追蹤患者的癌指數,結果顯示已降至正常水平。

外科醫生許家榮提醒,如孕婦感到身體不適,應盡快求醫進行檢查,早期大腸癌的治癒率相當高,現時醫療科技上亦有很多不會傷害到胎兒的檢查,因此不要害怕求醫,亦可以與醫生討論,安排合適的檢查和治療。

大腸癌常見症狀

據本港衞生署資料,大腸癌大多由一顆細小的瘜肉開始形成。瘜肉通常為良性,但有些會慢慢演變為癌症,這種變化可以歷時10年或以上。若不及早治療,癌細胞會侵入和破壞附近的器官,還可經血液和淋巴系統擴散至身體各部位。

大腸癌在病發初期可能沒有任何症狀,而病徵往往與其他腸道疾病相似。常見病徵如下:

同場加映:大腸癌9大高危因素

胃腸肝膽科醫生錢政弘在其Facebook專頁表示,大腸癌有一些危險因素,除了一些無法改變的因素,如家族史、基因遺傳、人種外,有不少因素都與生活習慣有關,並可分為關聯性較強及關聯性一般,以下9個因素致癌風險較明顯:

常捱夜飲珍奶也會患大腸癌?

愛飲珍珠奶茶、捱夜、返夜更人士患大腸癌風險也高?錢政弘醫生指,以下7個因素也可能增加患大腸癌風險:

延伸閱讀:大腸癌高危一族

台灣新北成泰醫院內科醫生傅裕翔曾發文指出,有6類人士患大腸癌的風險較高:


6大高危食物

內科醫生傅裕翔又指,以下6類常見的食物、飲品為誘發大腸癌的高風險因素,原因及進食建議如下:


同場加映:2種屁味最危險

原來從屁的味道,也可以幫助推斷腸胃的健康情況!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腫瘤科醫生李穩霞指出,氣味較濃烈的屁,通常源自腸道內有較多未及時排出的糞便,以及由未及時吸收的蛋白質所分解而成。其中,有兩種臭味需要特別留意: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