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頸痛|中醫教10分鐘醫好瞓捩頸 1款電器成急救神物

更新時間:17:21 2022-11-07 HKT
發佈時間:17:21 2022-11-07 HKT

近日天氣轉涼,也多了「瞓捩頸」的病人求診。「瞓捩頸」的中醫病名叫「落枕」,西醫叫「急性頸椎關節周圍炎」.

現代人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肩頸肌肉常處於緊張痙攣的狀態,當睡姿不當或感受風寒時,便出現急性發作的落枕;症狀是早上睡醒時突然單側頸部酸脹疼痛,轉動脖子時,患側疼痛加重,連帶肩背部肌肉酸脹,並常伴有斜方肌、胸鎖乳突肌等處壓痛,在肌肉最緊張處可觸及條索狀或腫塊。嚴重時,頭部歪向肩側,因疼痛受限,不能轉動。

按1個穴位自救

「中渚穴」屬手少陽三焦經的「輸」穴;「輸主體重節痛」,落枕除表現頸痛外,多痛連及,所謂「經脈所過,主治所及」,手少陽三焦經亦循行至肩部,故中渚穴亦能從遠端疏導頸背部經氣,達到疏通經絡和止痛效果。

「中渚穴」位置: 手背第4至5掌骨間,掌指關節後方凹陷處,當手背第4至5掌骨間隙的前1/3折點處。


按揉方法

  • 如落枕在左側,可用拇指的指尖按揉左側手腕上的「中渚穴」,點揉力道以「中渚穴」有酸脹感為佳。
  • 點揉時,同時緩緩活動頸部,將頭稍向前伸,令下頜向胸骨上窩靠近,有助頸部肌肉保持鬆弛。
  • 然後將頭輕輕左右轉動,幅度由小逐漸加大,將頸部慢慢伸直到正常位置。
  • 一般按揉「中渚穴」約5至10分鐘,活動度可得到改善。

1款家電可紓緩頸痛

除此,大家也可利用家中的小電器:風筒,以暖風模式吹向患側頸部,然後逐漸活動頸部,會有明顯的緩解效果。

落枕多屬風寒濕邪侵襲頸部,導致局部的氣血運行不暢,經絡痹阻,因而不通則痛。因此暖風有助促進落枕患處血液循環,緩解痙攣的肌肉,恢復活動度。注意避免太接近或溫度太熱,也可放一條薄毛巾在患處,以防燙傷。

落枕有一定的自癒性,一般情況休息1至2天可自行痊癒。但如果2至3天後仍活動不利或疼痛,便須找中醫師診斷,以針灸﹑拔罐或內服中藥的方式治療了。痊癒後,也要注意頸部保暖,以防日後反覆發作。

撰文:註冊中醫師 謝嘉雯

以上內容由名人+提供,標題經星島頭條編輯修改

同場加映:5招紓緩頸痛防退化

本港註冊中醫師李廣冀曾撰文,教用5招改善頸椎問題:

 

同場加映:預防膝蓋關節勞損貼士

本港註冊中醫師李廣冀曾撰文指,腰骨連繫上身和下身,是人體重要樞紐,一旦受傷,容易令腰圍增加,導致腳麻痺、膝蓋退化,而更年期後的婦女更容易有腰痛、膝關節炎等。

李廣冀醫師指,要預防膝蓋關節勞損,可以多做以下4項運動: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