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乾|喉嚨痛聲沙飲蜜糖水難紓緩? 中醫教5招改善免變慢性咽炎
發佈時間:11:22 2022-11-04 HKT

喉嚨不舒服感覺像很小事,吃點喉糖,飲杯蜜糖水,或是吃點傷風感冒藥很快就會消退。但如果喉嚨不舒服的感覺糾纏數星期、甚至以月及年計,感覺就不一樣了。
臨床上,原來有很多人都面臨長期喉嚨不舒服的問題。每逢秋天,呼吸系統問題的病患就會增多,尤其是教師和喜愛唱歌的人士,每年入秋,明明好了不少的慢性咽炎也會發作。
成因多樣 不一定是發炎
慢性咽炎中醫稱為「慢喉瘖」、「音瘖」、「梅核氣」等,是一種非常常見的咽喉疾病。中醫認為與肺燥、氣滯、痰鬱、血瘀、腎虛等因素有關,不一定是發炎。
慢性咽炎雖然不致命,可是卻非常磨人,影響說話工作、甚至令人放棄歌唱樂趣。中醫認為聲帶的發聲,喉管的滋潤都和肺氣有關。肺氣強的話,發聲洪亮,喉嚨不會覺得乾燥。中醫認為肺與自然界秋氣相通應,秋氣主燥,容易消耗肺部津液,令氣管聲帶乾燥,加重症狀。
教師咽喉問題多因氣虛
40歲的楊小姐是一名小學教師,從事教職已十多年。初入行時,也曾因為每天聲嘶力竭管理課堂秩序而急性喉嚨發炎導致失聲,自此十分小心保養聲帶,喉糖是每天必備,有空就泡杯蜜糖水飲用,除了容易聲沙之外,倒也沒有大事。可以近一年來,她開始覺得喉嚨總是不舒服,不時喉嚨痛、喉嚨乾,飲再多的水、吃川貝枇杷膏也不管用。情況差的時候甚至覺得喉嚨總是有東西卡住,常想清喉嚨,課堂上說話也覺得吃力,有時候說了半堂聲音已開始沙啞。
剛開始她以為是聲帶瘜肉,於西醫照了咽喉鏡後發現只有輕微發炎,其他沒有異常,不明白為何總是有異物感。近來開學後情況加劇,於是轉向中醫治療。詳細問診後,發現她於2年前誕下一子,近一年來由於升職問題壓力極大,往往回家仍要工作至十一、十二點才可休息,整個人極為疲憊。中醫斷症為「慢喉瘖」,亦即「慢性咽炎」。
長期患者治療不止潤肺
可能你會覺得,既然是乾燥問題,飲多點水、吃些滋潤的食物如雪梨、蜂蜜不就可以了嗎? 的確,如果是輕微的、初起的情況,吃些滋潤的食物就可以解決問題了。但對於長期患者來說,問題除了出在肺外,還跟氣虛、腎虛有關。
「肺主氣」,說話、唱歌都需要用氣,當用得太多,就會成為氣虛,連帶肺也會變虛,無力滋潤氣管,造成說話不夠氣、容易聲沙的問題。當肺氣虛時仍堅持說話唱歌,情況會越加嚴重,這就是為什麼老師的聲帶問題總是反反覆覆的原因。
另外,很多人都不知道,「腎經挾於咽喉」,腎經是經過咽喉的。當年紀漸長、高齡生育、工作過勞等,都會損傷腎氣,出現腎陰虛的情況,不能滋養咽喉之餘,虛火更會造成長期的喉嚨痛。所以有人會發現,明明年輕時唱多久的歌、說多久的話喉嚨都沒有事,為何中年之後就不行呢?另外,「久病必瘀」,長期的咽喉及聲帶問題會令患部的氣血不能流通,咽喉及聲帶不能柔潤,自然覺得發聲異常,咽喉時有異物感。
戒乾燥辛辣食物
要預防慢性咽炎或防止惡化,應戒煙、少吃辛辣、烘烤的食物如多士、果仁、薯片、油炸食物等。平日多飲水,糾正用口呼吸的習慣,加上中藥調理,改善並不困難。
撰文:註冊中醫師 倪詠梅
以上內容由名人+提供,標題經星島頭條編輯修改
同場加映:潤喉湯水+喉嚨痛急救法
註冊中醫師梁尹倩(Cinci)在「CheckCheckCin」facebook專頁表示,如果有上火情況,宜適量飲用滋陰潤燥的湯水紓緩症狀。她推介2款滋陰清熱湯水,適合喉嚨乾痛、便秘等人士。
1. 紅蘿蔔雪梨沙參玉竹湯
點擊大圖即看功效、材料、做法:
2. 雪梨蓮藕白茅根湯
此外,梁醫師推介適合燥熱、流鼻血的人士飲用的滋潤湯水。
點擊大圖即看功效、材料、做法:
喉嚨痛穴位急救法
梁尹倩醫師解釋,喉嚨痛是很常見的症狀,它屬於中醫「喉痺」範疇。秋天常出現喉嚨痛症狀,常見成因為:風熱、陰虛/風燥。至於確診患者出現的喉嚨痛成因卻會是濕熱,所以不建議喉嚨痛就慌張亂吃藥,建議看中醫辨證論治。
除了以鹽水、漱口水或蓮花清瘟膠囊裡的藥粉開水(清熱藥材)嗽口,也可以透過穴位放血來減輕痛楚,梁醫師教大家按2個穴位。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