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前賽|打籃球穿這款球鞋受傷率增4倍 戴護膝能否防扭傷?

更新時間:11:48 2022-10-25 HKT
發佈時間:11:48 2022-10-25 HKT

ViuTV男團MIRRORERRORP1X3L多位成員姜濤、陳卓賢、呂爵安、盧瀚霆、郭嘉駿、梁業、吳啟洋、葉振弘等演出的《季前賽》終於開播。這部以籃球為主題帶出的熱血青春故事,當然有不少「籃球戲分」,而不論是演出,還是日常真正落場打籃球,最重要都是做好安全措施,以防運動創傷。

腳部受傷率達六成

據統計,在籃球運動的傷患中,超過六成出現於腳部,分別以腳踝關節和膝關節為主,各佔整體約兩成,當中最常見的受傷是腳踝扭傷和膝關節韌帶拉傷,手部創傷佔整體約百分之三十,大多是手指和手腕受傷。

籃球屬於接觸性運動,受傷機會較非接觸性運動高,再加上,因為打籃球要經常進行起跳和着地等動作,若着地技巧、時機、地點不當,均有機會導致腳部受傷。

點擊以下圖片,睇MIRROR落場打籃球

膝關節十字韌帶高危

膝關節十字韌帶更是籃球常見嚴重創傷位置,打籃球導致十字韌帶受傷原因有幾類:有機會是自己着地時失重心,踏步錯誤而壓傷十字韌帶。另外,因為打籃球時有身體接觸,有時候在起跳和着地時受到外力干擾,例如他人的碰撞,都會導致十字韌帶造成創傷。

至於手指和手腕的受傷較多出現在籃球初學者身上,通常都是技巧不足導致,例如接球姿勢不正確、預判籃球距離不準確及用力錯誤等等,但資深籃球玩家,有時候球速或籃球的路線受他人影響,導致判斷錯誤時,同樣有機會造成手部受傷。

穿着球鞋宜忌

市面籃球裝備眾多,尤其籃球鞋的選擇及設計五花八門,例如鞋筒高低、氣墊、腳弓設計等等,選購前要認涮是否適合所需,物理治療師的建議是:

  • 基本上必須要選貼腳的,以增加雙腳靈活性。
  • 必須親自嘗試不同鞋款,找出適合自己的籃球鞋種類。
  • 如果發現鞋款不適合需要更換,應給予一段時間讓雙腳與新款籃球鞋磨合,可以先熱身、緩步跑、做簡單動作,讓身體適應新鞋。
  • 挑選到適合和已習慣的鞋款後,不應胡亂更換,因踝和足底關節未必能即時適應,反而更容易導致受傷。

運動護具只防皮外傷

除了籃球鞋,不少籃球玩家會選擇佩戴不同護具和保護衣物,到底有否保護功效?

物理治療師指出,市面上為籃球運動而設計的「護具」裝備,並沒任何文獻或足夠研究支持其預防受傷的作用,相信是以時尚和商業為前提而設計。對於表面皮膚的損傷或有保護功用,但籃球創傷大多出現於關節和肌肉,護具無法預防這些受傷。現時,暫只有運動專用的硬性繃帶有研究證實具保護作用,通過特別的包紮方式,有助打籃球時預防腳腕和腳踝關節扭傷。

最忌穿這款籃球鞋

要避免打籃球時受傷,特別是非專業的籃球玩家,有三大因素導致容易受傷:

  • 首先是熱身運動,根據研究顯示,打籃球前缺乏熱身運動的人,受傷機會較有做熱身的人高二點六倍。
  • 如果以往有腳踝關節受傷病史,再次受傷的機會較一般人高五倍。(同時運動前必須熱身,如果腳踝曾受傷,應先接受物理治療訓練,才再進行籃球運動。)
  • 據統計指,穿着有氣墊設計的籃球鞋,受傷機率會較一般人高四倍。原因是或許氣墊屬於不穩定物質,非專業籃球員未必能習慣。

想知更多健康資訊 請到WeCare Health專頁瀏覽 按此

https://www.facebook.com/wecarehealthhk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