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自由行|浸溫泉無醫療效果! 日本專家拆解浸浴9大謬誤
發佈時間:17:43 2022-10-11 HKT

日本今日(10月11日)正式恢復自由行及免簽證入境,相信不少港人已計劃前往當地「報復式消費」,順便焗桑拿或泡過暖笠笠的溫泉。不過,日本秋津醫院院長秋津壽男及營養師望月理惠子近日就在當地雜誌「女性セブン」中,列出9項關於浸浴及睡眠謬誤,強調這些習以為常的觀點已經不合時宜,甚至還可能造成生命危險。
9大健康迷思
兩位專家羅列了以下9項關於浸浴及睡眠的謬誤:
迷思1:浸溫泉有醫療效果?
秋津壽男說,日本自古就有浸溫泉的文化,甚至曾被用來治病。雖然這種溫泉療法一直很受歡迎,但實際上並無醫療效果。溫泉或桑拿等場地,只能夠讓人在安靜舒適的環境下放鬆身心,令身體休息。
迷思2:焗桑拿要過冷河?
一般而言,焗桑拿約10至15分鐘後,很多人都會用冷水淋浴(俗稱「過冷河」),以刺激心血管循環。不過,秋津壽男指出,出入桑拿室後再用冷水淋浴,不但不會恢復精神,而且容易令血管在短時間內劇烈收縮,並對心血管造成負擔。他提醒,焗桑拿或浸溫泉的時間不可過長,當身體大量出汗,甚至感到呼吸困難時必須離開,同時建議將冷水倒在四肢上,有助避免軀幹急劇降溫導致生命危險。
迷思3:泡半身浴促進流汗?
有傳聞指,相比全身泡浴,泡半身浴更能促進排汗。但秋津壽男指出,事實上兩者的排汗量並無太大差別,亦無科學根據指泡半身浴更健康,因此只要在溫水中休息即可。
迷思4:最佳水溫為40℃?
有人認為,最佳的沐浴溫度為攝氏40℃。望月理惠子表示,這個水溫實際上仍然太熱,容易導致體溫過高,令交感神經活動更加旺盛,尤其在睡前洗澡,更會導致無法輕鬆入眠。為免影響睡眠質素,最適合的水溫為大約攝氏38℃。
迷思5:不應每天浸浴或洗澡?
內科醫生大西睦子曾表示,皮膚是透過表面油脂及微生物的平衡來維持健康。如果每天過度洗澡或浸浴,甚至使用過量清潔用品、番梘或梘液,很可能會破壞兩者平衡,導致皮膚乾燥、痕癢和發炎。
迷思6:晚上10點至凌晨2點是睡眠的黃金時間?
秋津壽男表示,根據現代醫學,在甚麼時候入睡並不重要。以往常常強調晚上10時至凌晨2時之間是睡眠黃金期,是身體釋放分泌激素的時間,但其實無論幾點睡覺,只要入睡後3小時體內就會分泌激素,故比起入睡時間,更重要的是如何確保有3小時的深度睡眠。
迷思7:一定要睡夠7個小時?
睡眠的重點在於質素,而非數量。相較於睡眠的時間長短,睡眠質素會更為重要,睡眠質素高的4小時,效果會比質素差的8小時更好。如果睡眠質素太差,即使睡足8小時,仍有機會於翌日感到疲累。
迷思8:長時間睡眠能儲備體力?
長時間睡眠或能幫助恢復體力,但無法達到「儲備體力」的效果。
迷思9:柔軟的枕頭和棉被對睡眠更好?
過於柔軟的枕頭和棉被,會讓身體更容易往下陷,妨礙翻身動作。這反而會增加睡眠負擔,因此建議選擇稍微有硬度的寢具比較好。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