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境壓力爆煲|壓力過大易誘發帶狀疱疹 治療生蛇黃金七十二小時

更新時間:03:00 2022-02-2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2-02-22 HKT

  俗稱「生蛇」的帶狀疱疹除了令病人皮膚出疹外,出疹的位置亦會刺痛及痕癢,若能在病發七十二小時內處理,可控制病情之餘,同時可減少帶來長遠併發症的風險。壓力過大是令致生蛇的一大誘因,抗疫期間大家飽受壓力,確有需要聽取專家這方面的治療和防患建議。
  「生蛇」正式名稱為帶狀疱疹,病發時沿着神經線長出紅疹,及後變成水泡,形狀似蛇,因而俗稱生蛇。養和醫院家庭醫學專科醫生陳素懷醫生說:「帶狀疱疹是經由病毒感染的疾病,大多數病人在年少時感染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後,就會生水痘,痊瘉後病毒會潛伏在身體神經系統內,長大後因為生活壓力太大、休息不足、免疫力較弱等因素,有可能會誘發帶狀疱疹出現。因此曾經生水痘的人,都有機會患上帶狀疱疹。」
  與全身都會出疹的水痘不同,帶狀疱疹一般只會沿着一至兩條神經線長出,而通常只會在身體的左方或右方出疹,腰部、背部、手和腳都是常見的生蛇位置。」除了在身體上出疹,臉部都有機會生蛇,而如果生蛇的部位涉及眼部的神經線,有機會導致角膜發炎。如果在出疹後沒有接受適當治療,或會令視力受損。
  生蛇病人大多是免疫系統較弱的人,因此年紀較大者有較高風險患上帶狀疱疹。
  陳醫生說:「除了長者之外,免疫力低的人士例如愛滋病患者,或正接受免疫系統抑制治療(如類固醇治療)的人士、正接受化療的癌症病人都是相對高風險的一群。病人不一定在最初期就長出水泡狀的疹,可能在出疹前先感到在病發的神經線帶有陣陣刺痛和灼熱的感覺,這些情況可能會持續兩至三天,才會在受影響部分長出紅疹,慢慢演變成水泡狀疱疹。水泡狀疱疹會在七至十天後慢慢變乾、結痂,大約兩至三個星期才會痊瘉。帶狀疱疹可能引致神經痛等後遺症,因此有些病人可能會在痊瘉後仍在相關神經帶感到刺痛,持續的時間可以長達數個月至數年不等。」
  雖然帶狀疱疹與水痘同樣起源自同一種病毒,但生蛇的傳染性不及可經由空氣傳播的水痘高,如果病人疱疹中的水泡破爛,而未曾出過水痘的人接觸了水泡中的液體,就有機會感染病毒而長出水痘。因此一般都會建議患者避免接觸未曾出過水痘的幼兒、孕婦、長者、免疫力較弱的人士,以免將病毒傳染。
  長出帶狀疱疹後的七十二小時是治療的黃金期,若錯過了時間才求醫,會增加出現神經痛等後遺症的風險。
  陳醫生說:「醫生會為帶狀疱疹病人處方一般為期一星期的口服抗病毒藥物,若可在出現症狀七十二小時內開始服用抗病毒藥,才可最有效幫助病人復元,以及減低出現神經痛的機會。一旦超過七十二小時後才求醫,即使處方抗病毒藥物亦未必有理想的效果,出現神經痛等後遺症的風險亦會大大提高。」
  除了處方抗病毒的藥物外,帶狀疱疹亦令病人在相關的神經帶中感到刺痛和痕癢,醫生會處方止痛藥及紓緩藥膏,減輕痛楚和痕癢。
  生蛇多在免疫力較弱時發生,因此日常生活維持良好免疫力,可有助預防生蛇。陳醫生說:「保持良好生活習慣,例如作息定時、飲用足夠水分、均衡飲食等,有助鞏固免疫力,減低因免疫力不足而令帶狀疱疹病發的風險。生活壓力太大亦是誘發潛藏於神經系統的帶狀疱疹病毒的原因之一,因此適時減壓亦是預防方法。此外,五十歲以上人士亦可經由接種帶狀疱疹疫苗得到更好保護,將生蛇風險大幅降低。減活帶狀疱疹疫苗的保護率視乎接種人士年齡而定,六十歲或以上人士保護率達百分之五十一,而新一代重組帶狀疱疹疫苗的有效率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完成兩劑疫苗注射後有助提高保護。由於帶狀疱疹有機會復發,即使已經出過帶狀疱疹,並已接受治療後康復的病人亦有可能再次生蛇,因此建議五十歲以上的人士無論有否曾患上帶狀疱疹都可接種疫苗,以降低生蛇的風險。」
  兩種帶狀疱疹疫苗出現嚴重副作用的機會都不高,較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注射位置泛紅腫痛、肌肉痛、疲倦、發燒、腸胃不適等,建議五十歲以上人士先諮詢醫生的意見後才接種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