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張勇】骶髂關節錯縫——年輕女性‧孕婦慎察
更新時間:12:18 2020-05-1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0-05-11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0-05-11 HKT


甚麼是骶髂關節?骶髂部上接腰部,下連臀部,骶尾骨與兩側髖骨連接構成骨盤,即脊柱底部和骨盤兩關節相連接的部位。骶髂關節是一個極穩定的關節,骶骨的前面為骨盤盤面,後面有大量肌肉附着、骶結節韌帶、骶棘韌帶和骶髂前韌帶,能穩定骶椎,限制骶椎向骨盤內移動,因而骶髂關節只有極少量的有限活動,是一極其穩定的關節。
骶髂關節錯縫是指骶骨與髂骨的耳狀關節在外力作用下,造成其周圍韌帶肌肉損傷和超出生理活動範圍,使耳狀關節面產生微小移動而不能自行復位,臨牀較為常見,是腰腿痛的常見病因之一。本病好發於青壯年女性,若治療不當,或耽誤治,可引起持續性的下腰痛。骶髂關節是人體負重的樞紐,脊柱所承擔的重量通過骶髂關節傳導到下肢。足部和坐骨結節所受外力也通過骶髂關節傳導到軀幹,但骶髂關節結構穩定,活動範圍微小,沒有強大的外力作用是不易產生錯縫的。
骶髂關節錯縫,主要是暴力損傷所致。如突然跌倒,單側臀部着地,地面的作用力通過坐骨結節向上傳導,而軀體向下的衝突作用力通過骶髂關節向下傳導,二作用力在骶髂關節匯合,將髂骨推向上、向內錯移,因而產生骶髂關縫。同樣的機理,單側下肢的突然負重、跳躍、墜跌等,也可引起骶髂關節關縫。
下蹲位持重物站立時扭傷,或身體向前、向後跌仆,使骶髂關節過度前後旋轉,將髂骨推向內、上方而產生錯移,引致骶髂關節錯縫。腹直肌的強烈收縮,髂骨關節面可在骶骨上向前旋轉,而股後肌後縮時,使髂骨關節面在髂骨上向後旋轉。由於這種旋轉作用力的存在,可使骶髂關節交鎖在不正常的位置而產生錯縫,引致疼痛發生。
婦女在妊娠期和產後,因內分泌的作用,使骶髂關節鬆弛,如受到扭轉、牽拉,碰挫、滑跌等而產生錯縫。嚴重的骶髂關節錯縫,可使關節周圍的肌筋,韌帶等產生撕裂,使關節的穩定性降低,負重或活動時有加重錯縫的可能。輕微的錯縫,有自行恢復的可能。如骶髂關節反覆的錯縫損傷或關節錯縫未能得到及時正確的治療,局部出血及瘢痕形成,填補了關節的空隙,造成復位困難和關節不穩,久之可引起頑固性的持續下腰部疼痛。
患者大多有外傷史,下腰部疼痛,並有單側或雙側骶髂關節處臀外上方疼痛。有的單側或雙側下肢交替發生類似坐骨神經樣疼痛。患側骶髂關節周圍有冗肉痙攣,下肢活動受限,且不能負重,行走須扶或者跛行。彎腰、翻身、仰臥等均可引起疼痛加劇。故患者往往不能穿鞋、襪、坐地等,並且不敢大聲咳嗽與談笑,因腹壓的增加亦可引起患側骶髂關節疼痛加劇。患側下肢痠痛無力,可引發下肢放射性疼痛,偶有麻木感,自覺下肢有延長和縮短。行走時需要用手掌保護患肢少受震動,上下樓梯亦需要患肢先行,上下牀時要人作牽引扶持,否則疼痛難忍。
‧手法治療:本病的手法治療以手法復位為主,先在局部進行按摩,以疏通經絡,緩解痙攣,然後施以復位手法。「過伸推復位法」——患者側臥,患側向上。施術者站於患者背側,一手壓往骶骨,一手握往患肢踝部,先使其膝關節屈曲約九十度,然後一手推骶骨向前,另一手拉患肢向後使之呈過伸位,先輕輕推拉數下,再重力向後一拉,使髂骨向後旋轉而復位。
‧針灸療程:取骶髂旁阿是穴等,留針十五分鐘,每日或隔日一次,十次為一療程。
‧內服藥物:氣滯絡阻型——骶髂關節疼痛時輕時重,痛無定處,重者腰骶部運動受限,行走困難,咳嗽震痛,舌苔薄,脈弦數。治宜理氣通絡,和營止痛,方用澤蘭湯、薑活、乳香、沒藥等。血瘀氣阻型——腰骶部疼痛局限一側,局部瘀腫,壓痛明顯,腰動受限。或有腹脹,大便秘結,舌質略有瘀點,脈弦緊。治宜行氣消瘀,方用地龍散、復元活血湯、大成湯等等。

最Hit
【西沙海岸式度假社區特輯】毗鄰運動商業綜合體「西沙 GO PARK」 山海相融 繁華靜謐生活兼收並蓄 SIERRA SEA嶄新海岸度假式社區
2025-05-05 08:00 HKT
40歲「劇后」被爆懷孕4個月 曾與影帝拍拖8年無疾而終 傳與星二代交往3年無果情路坎坷
2025-05-05 13:00 HKT
日立特有Frost Wash結霜淨化技術 自動清潔 冷氣更涼更爽
2025-05-02 22:25 HK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