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型影響心血管健康?研究揭男士1種身材恐加速心臟老化 女士2部位有脂肪更健康
發佈時間:18:00 2025-08-28 HKT

【心血管健康】過去大家對肥胖的定義大多來自BMI有否超標、磅數是否太重;但近年不少專家都指,只考慮體重不超標已不足夠。外國有最新研究指,脂肪分布和身型對於心臟健康更關鍵,例如有1種身材對中年男士健康威脅最大,恐加速心臟老化;相反,女士應該在2部位儲存一些脂肪,更有助保護心臟。
體型影響心血管健康?研究揭男士1種身材恐加速心臟老化
據外媒《U.S. News & World Report》報道,2025年發表於《歐洲心臟雜誌》的研究稱,體內過多的隱藏內臟脂肪或加快心臟老化,有些人即使體重或BMI正常,也可能有大量內臟脂肪。倫敦帝國理工學院的研究團隊分析了英國生物銀行超過2萬名參加者的數據,再利用MRI檢測參加者體內的脂肪沉積,並檢查他們的心血管,計算出每個人的「心臟年齡」。研究結果表明:
內臟脂肪有甚麼危害?
- 器官內臟脂肪越多,心臟衰老速度越快;
- 即使是積極運動、身材/體重正常的人士,也可能有大量有害的內臟脂肪;
- 血液檢查表明,這種內臟脂肪會促進體內發炎,從而引發心臟和血管過早老化。
首席研究員、倫敦帝國學院的Dr. Declan O'Regan教授強調,BMI指數並不是預測心臟年齡的好方法,也不足以衡量心臟健康狀況;了解脂肪在體內的儲存位置,比關注體重更加重要。
女士1種「微胖」身型更護心
團隊表示,研究結果也分別指出了男女性之間的差異,內臟脂肪對男士的影響更為明顯:
- 大多男士屬「蘋果型」身材,脂肪分佈多集中在腹部,與心臟老化加速有關;
- 女士多為典型的「梨型」身材,脂肪分佈在臀部和大腿,反而對心臟有所保護,尤其是在雌激素水平較高的停經前女士。
Dr. Declan O'Regan教授指出,雖然知道蘋果和梨的身材體脂存在差異,但尚未清楚是如何導致不良的心臟健康結果。研究團隊未來也將深入了解,減肥注射劑Ozempic等的GLP-1藥物,對內臟脂肪及心臟健康的潛力及影響。
「蘋果型」中央肥胖如何損健康?
到底體型對身體有甚麼影響?根據本港衞生署資料,體脂含量與分布因人而異,「蘋果型」身材人士(即中央肥胖)的脂肪多囤積於腹腔,圍繞着肝臟、胰臟等器官;而「啤梨型」身材人士的脂肪往往集中於臀部和大腿的表皮之下。研究顯示「蘋果型」身材會增加心血管代謝失調和患上各種慢性病的風險。
2020至20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的結果顯示,本地15至84歲人士中,按腰圍和腰臀比例界定為中央肥胖者分別佔37.8%和35.4%。以大多數亞洲人身材而言,中央肥胖指:
- 男性腰圍等於或大於90cm
- 女性腰圍等於或大於80cm
- 男性腰臀比例達0.90或以上
- 女性腰臀比例達0.85或以上
腰臀比例即腰圍除以臀圍(腰臀比例=腰圍÷臀圍),腰圍愈大或腰臀比例愈高,患慢性病的風險就愈高。
如何降低中央肥胖的健康風險?
要降低肥胖和蘋果型身材、大肚腩的健康風險,衞生署指市民應奉行以下健康生活模式:
1. 均衡飲食
應依照「健康飲食金字塔」的建議進食,成年人每日應最少進食5份蔬果,多選吃全穀食品代替精製穀物,並減少攝取油、鹽和糖。
2. 避免飲酒
嗜酒人士可使用電子飲酒篩查,檢視自己的飲酒習慣,認清飲酒可帶來的潛在健康問題,以及了解減少飲酒或戒酒對健康的益處。
3. 多做體能活動
帶氧運動有助消耗多餘的熱量和不必要的脂肪。要健康顯著獲益,世界衞生組織建議18歲或以上人士每星期最少進行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如快步行);或最少75至150分鐘劇烈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如緩步跑);或等 量的中強度和劇烈強度所組合的體能活動。配合腹部運動(如仰臥起坐或抬腿捲腹),更可收結實腹肌之效。
4. 減少久坐
應限制久坐時間,並以任何強度的體能活動來取代久坐,包括散步等低強度體能活動。市民可在通話時來回踱步,看電視時站著或原地踏步,和疊衣服或熨衣服時保持站立。
資料來源:《U.S. News & World Report》、衞生署
延伸閱讀:BMI非肥胖唯一標準!醫生揭11種肥胖類型 拆解飲食調整/治療方法
---
相關文章:
睡覺也能瘦身?營養師教12種最強「懶人減肥法」 喝1種咖啡可消脂
減肥|56歲醫生戒1食物 1年減40磅脂肪肝消失 身體年齡年輕11歲
減肥應吃足三餐!營養師教最佳進食時機 這樣吃早餐肥胖率減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