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首推「外交與國際研究」跨科課程 首年設15學額 學生有機會赴UNESCO世衞實習
發佈時間:00:01 2025-11-28 HKT
為應對全球地緣政治及國際外交的急速變化,香港中文大學將於2026/27學年推出全港首個跨學科「外交與國際研究」本科課程,首年設15個學額,以培養具備國際視野與外交實務能力的新一代人才。中大社會科學院政務與政策科學學院講師孔永樂接受《星島》訪問時表示,學生將有機會前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世界衞生組織(WHO)等國際機構實習,並參與必修暑期培訓及海外交流計劃,協助學生從多角度理解國際事務與外交運作。
學生赴北京外交學院接受培訓
新開辦的「外交與國際研究」本科課程,首年設15個學額,課程由中大社會科學院與法律學院聯合開辦,結合兩院學術專長,涵蓋國際關係、國際政治經濟學、國際法、文化政治心理學、調解與衝突解決等核心內容,協助學生從多角度理解國際事務與外交運作。
課程設計注重理論與實務結合,社會科學院政務與政策科學學院講師孔永樂向本報表示,學生將有機會前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衞生組織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機構,以及大使館實習,並參與必修暑期培訓及海外交流計劃。
在首年暑假,校方將安排學生前往北京外交學院接受專業外交培訓,海外交流亦包括荷蘭萊頓大學、美國德拉瓦大學等知名學府,全方位深化學生對外交與國際事務的認知。此外,學生須修讀中英文以外的第三語言,以增強跨文化溝通能力。
被問及為何課程的首年暑假會讓學生前往北京外交學院,孔永樂指「國際事務很多時候都離不開中國」,課程中亦會有不同國際議題供學生認識及修讀,包括中國外交、領海爭議、中日關係等。
學生畢業後出路多元 不限於外交官
孔永樂指出,課程旨在培養具國際視野、懂得處理國際事務的人才。他指香港既有獨特優勢,又是中國的一部分,兼具國際化視野,學生畢業後出路多元,不限於外交官,亦可在政府、大學、國際組織等機構工作,以應對相關外交工作。
此外,私營機構對地緣政治議題日益重視,掌握相關知識的學生在就業市場上將具競爭優勢,他相信同學掌握相關議題後將具有優勢,並笑言「之後有第一屆畢業生後,便可以(向記者)分享更多。」至於課程日後會否增加學額,他指大學會按課程的發展再作調整。他亦指,對外交話題感興趣或熟悉相關國際議題的學生,在入學申請時也有優勢。
記者 佘丹薇
延伸閱讀:
中大舉辦香港首個大型機械人賽事 以「真實世界極限挑戰賽」為主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