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首推「外交与国际研究」跨科课程 首年设15学额 学生有机会赴UNESCO世衞实习
发布时间:00:01 2025-11-28 HKT
为应对全球地缘政治及国际外交的急速变化,香港中文大学将于2026/27学年推出全港首个跨学科「外交与国际研究」本科课程,首年设15个学额,以培养具备国际视野与外交实务能力的新一代人才。中大社会科学院政务与政策科学学院讲师孔永乐接受《星岛》访问时表示,学生将有机会前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世界衞生组织(WHO)等国际机构实习,并参与必修暑期培训及海外交流计划,协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国际事务与外交运作。
学生赴北京外交学院接受培训
新开办的「外交与国际研究」本科课程,首年设15个学额,课程由中大社会科学院与法律学院联合开办,结合两院学术专长,涵盖国际关系、国际政治经济学、国际法、文化政治心理学、调解与冲突解决等核心内容,协助学生从多角度理解国际事务与外交运作。
课程设计注重理论与实务结合,社会科学院政务与政策科学学院讲师孔永乐向本报表示,学生将有机会前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衞生组织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以及大使馆实习,并参与必修暑期培训及海外交流计划。
在首年暑假,校方将安排学生前往北京外交学院接受专业外交培训,海外交流亦包括荷兰莱顿大学、美国德拉瓦大学等知名学府,全方位深化学生对外交与国际事务的认知。此外,学生须修读中英文以外的第三语言,以增强跨文化沟通能力。
被问及为何课程的首年暑假会让学生前往北京外交学院,孔永乐指「国际事务很多时候都离不开中国」,课程中亦会有不同国际议题供学生认识及修读,包括中国外交、领海争议、中日关系等。
学生毕业后出路多元 不限于外交官
孔永乐指出,课程旨在培养具国际视野、懂得处理国际事务的人才。他指香港既有独特优势,又是中国的一部分,兼具国际化视野,学生毕业后出路多元,不限于外交官,亦可在政府、大学、国际组织等机构工作,以应对相关外交工作。
此外,私营机构对地缘政治议题日益重视,掌握相关知识的学生在就业市场上将具竞争优势,他相信同学掌握相关议题后将具有优势,并笑言「之后有第一届毕业生后,便可以(向记者)分享更多。」至于课程日后会否增加学额,他指大学会按课程的发展再作调整。他亦指,对外交话题感兴趣或熟悉相关国际议题的学生,在入学申请时也有优势。
记者 佘丹薇
延伸阅读:
中大举办香港首个大型机械人赛事 以「真实世界极限挑战赛」为主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