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 部分大學已表態會協助推動

更新時間:11:34 2025-09-18 HKT
發佈時間:11:34 2025-09-18 HKT

 《星島》於上周報道,新一份《施政報告》擬預留資金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並訂定「人工智能素養」學習架構、將人工智能(AI)教育納入核心課程並加強教師培訓;昨日公布的《施政報告》提出多項推動數字教育的措施,包括在優質教育基金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加強教師AI培訓等。有中學教師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AI有助備課及教學,認為加強教師AI培訓「絕對有需要」。

老師指AI對備課有幫助

《施政報告》提出,教育局在優質教育基金將預留20億元支援中小學數字教育,並將於明年發表中小學數字教育藍圖,包括優化中小學銜接的資訊和創科教育課程、訂定「人工智能素養」學習架構、將AI教育納入核心課程、加強教師AI培訓、引入企業資源等。

對於《施政報告》提出撥款培訓教師使用AI,在將軍澳區中學任教中史科的蘇老師向本報表示「絕對有需要」,指AI在備課方面尤其有用,能在短時間內搜集大量資料,提升工作效率,但他坦言擔心學生會直接抄襲AI提供的答案,影響自主思考能力。另一名任教中學化學科的鄭老師亦認同有需要加強培訓教師使用AI,惟問題不僅在於硬件,更在於如何巧妙地將應用AI融入課程。

直資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表示,加強教師AI培訓甚為重要,「可能不少人識用,但如何專業地使用、做到『全民皆兵』,以至能教導學生使用AI,資助教師培訓很重要」。他指出,由於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當局應要協助教師進行持續培訓,亦應考慮將相關內容納入教師常規專業培訓課程。

另外,香港教育城透露,早前已獲優質教育基金委任推展5億元「電子學習配套計劃」,全面支援全港中小學及相關服務供應商,包括資助22個切合本地教學需要的電子學習配套項目,涵蓋AI、大數據等技術,首3個成果已於今年6月推出供學校使用,未來將竭力協助更多學校運用電子配套推動數字教學轉型。

延伸閱讀:施政報告2025︱8大非本地生人數上限升至50% 多間大學表示歡迎 非本地生料增至3.7萬

大學支援推動數字教育

部分大學已表態會協助推動中小學數字教育,香港中文大學校長盧煜明指出,由「博智感知交互研究中心」推出的全港首個人工智能教育中學課程已被教育局採用,自中學階段起培養學生的科技素養與倫理意識,促進科技與人文融合。

嶺南大學校長秦泗釗表示,該校研究團隊近期主導研發的創新教學設計平台「IDEAL-Gen.AI」,有助教師快速創建個人化教學活動、課程計劃及評估工具,已全面免費開放予教育工作者使用。香港科技大學首席副校長郭毅可稱,科大樂意積極參與並提供專業支持,協助培養年輕一代的創新與數碼能力。

本報教育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