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5︱教評會倡每校最少5%教師接受AI基本培訓
發佈時間:00:05 2025-09-12 HKT

《施政報告》將於下周三出爐,教育評議會提出四大方面建議,包括推動全面深化數字教育及人工智能(AI),建議每間學校最少有5%教師需接受AI的基本培訓;而每間學校亦應設有一名數字教育主任,負責制訂及發展學校數字教育政策和課程。
教育評議會就2025年度《施政報告》教育政策提出多項建議,並於昨日舉行記者會。教評會四大方面的建議,包括有關「門常開」並打造香港為「亞洲求學之都」的建議;有關推動國史、國學、國情的建議;有關推動全面深化數字教育及人工智能;以及關於檢視現行政策,減輕學童學習壓力。
教評會主席蔡世鴻表示,在現行的數字教育政策上,AI與STEAM的分界不太清楚,所以教評會建議在STEAM的框架下,將AI「抽出來」,加強教育和培訓,而步伐應比現在更快。總的而言,教育局應制訂AI課程的框架,加快步伐,亦需予以肯定,強調數字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師培訓方面,蔡世鴻表示,教評會建議每間學校最少有5%教師需接受AI的基本培訓,每年可能是20至30小時學習時數;而每間學校亦應設有一名數字教育主任,負責制訂及發展學校數字教育政策和課程。他又建議教育局多建立不同平台,引入外間合作和支援,如舉辦研討會和論壇,讓學界多了解AI世界,當中不同企業的學習軟件和大數據平台,對學與教都十分有用。
建議空置校舍內建學生宿舍 供非本地生居住
有關「門常開」並打造香港為「亞洲求學之都」的建議方面,教評會會長何漢權表示,香港致力發展成為國際教育樞紐,但目前多集中在大學,中、小學對非本地生的收生政策仍相對嚴格。教評會建議政府成立「跨政策局專責委員會」,並設立中、小學的「學生簽證」制度,允許非香港居民的學童,在港就讀政府立案的各類型中、小學,並通過繳納額外學費的方式學習,以免影響本港學童接受免費教育的機會。
何漢權續指,為了更好地接收來自內地及海外的學生,解決住宿問題是關鍵,教評會建議「跨政策局專責委員會」通過跨部門合作,研究放寬允許某些學校將宿舍改為學生宿舍,以試驗計劃的形式接收少量內地及海外學生。長遠來看,當局可以在校舍內有空間的學校或空置校舍內興建分區學生宿舍,讓同區學校的內地及海外學生集體居住。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