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第三屆全港華文雙語菁英問答比賽 | 生活化題目貼地有趣觀眾反應熱烈

更新時間:12:43 2025-07-30 HKT
發佈時間:12:43 2025-07-30 HKT

「星島第三屆全港華文雙語菁英問答比賽」總決賽早前舉行,3組賽事戰況緊湊,賽至最後一刻方能分出勝負。最終屯門天主教中學、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及王彥臻(學生)和馮思宇(家長)分別獲得初中組、高小組及親子組冠軍,其中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更是連續3屆奪得冠軍寶座。中文專家顧問團隊讚賞問題結合流行文化,緊貼現實生活,更能提升中文學習趣味。

「星島第三屆全港華文雙語菁英問答比賽」由《星島日報》主辦、語文教育及研究常務委員會贊助,今屆賽事報名反應踴躍,有近7,000人共280支隊伍參加3組賽事。今屆總決賽分必答題、眼明口快(親子組)/快問快答(高小及初中組),以及搶答題等3個環節;各參賽學校更可派出智囊團協助解答。

《星島日報》教育組副總編輯區月媚致辭時表示,希望通過問答比賽引發大家對中國語文的興趣,並鼓勵學生探討中國語文的起源,了解粵普差異,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今屆賽事共擬定約1,200條題目,題材多元化,涵蓋部首組成、粵普讀音、修辭手法、四字成語、中國文學作品賞析、廣東話歇後語及俚語等各類語文知識,全面提升學生中文水平。

馮思宇王彥臻相隔一年再奪親子組冠軍

在親子組必答題環節中,4隊表現相若,但在粵普轉換題及普通話拼音題略受考驗。直至「眼明口快」環節,大埔舊墟公立學校(寶湖道)和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兩隊迅速讀畢10個詞語而稍佔優勢。進入搶答環節,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的同學和家長積極搶答,當司儀問「哪一首是以農曆新年為背景的詩詞?」,該組同學竟未待司儀說出3個選擇便已成功答中「元日」,台下隨即歡呼雷動,最終以530分高分勝出,亦是他們相隔一年後再度奪冠。
親子組冠軍是來自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小學部的三年級生王彥臻和家長馮思宇。馮女士表示,兒子從小喜歡閱讀,尤其福爾摩斯的故事,自己也經常為他講故事。她又指學校重視中文教育,採用「普教中」,提供許多詩詞校本教材,讓兒子接觸更多元化的語文知識。

王彥臻表示最喜歡古詩,因有押韻和意義深刻,並指今屆題目有趣,深淺程度參半,又特別感謝媽媽平日陪伴溫習和看書。馮女士強調無刻意訓練兒子聽、講、讀、寫,但會按他的興趣一起看書。


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三度奪冠

今屆高小組賽事以爭取衛冕的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最受關注,惟必答題環節時稍有失準,只答對6題,反而浸信會呂明才小學成功答對8題,稍為領先;及至「快問快答」環節,聖馬善樂小學成功扭轉形勢,連續答對7題,追至330分。
進入搶答環節,4支隊伍表現投入,其中九龍塘學校(小學部)運用「指定隊伍作答」錦囊要求聖馬善樂小學代答「廣東話『釘牌』是什麼意思?」,結果該校成功答對,令分數再超前,更最終憑搶答優勢將得分拉高至430,成功衛冕。令人驚喜的是,大熱流行曲《黑玻璃》,未知是否已經唱到街知巷聞,當司儀問到「哪一句《黑玻璃》的歌詞是押韻的?」浸信會呂明才小學未待司儀讀出所有選項便按燈搶答,結果在毫無提示下唸出「沿途望出車外,是盛況的戀愛」此正確答案,台下爆發掌聲喝彩。
獻主會聖馬善樂小學續三屆奪冠,第二度參賽的隊長洪景舜感到非常興奮,認為努力和汗水無白費,獲勝關鍵在於團隊默契及合作。隊員馮一軒則強調,獲得冠軍是個人也是學校的榮譽,認為題目難度適中,也對流行曲題目感到新鮮和有趣。另一隊員莊芷晴表示,隊友放學後留校加強練習備賽,特別針對歇後語和錯別字,又互相提問廣東話俚語及成語,過程中大大提升他們對中文學習的興趣。

屯門天主教中學憑附加搶答題險勝

初中組賽事競爭最為激烈,當中以屯門天主教中學和沙田蘇浙公學之間的競爭最為矚目。兩所學校每個環節都出現同分情況,期間得分差距不多於20分,激鬥至最後一刻,直至限時結束,兩校同得510分,最終更須以附加搶答題定奪賽果。最終屯天隊長成功搶答「《陋室銘》『山不在高,有仙則名』的下一句?」。結果,他幾乎完整背出整首詩,獲得台下一陣掌聲,最終成功帶領該校摘冠。
對於能夠在最後關頭擊敗強手險勝,屯門天主教中學隊員均表示驚訝,並指在對手是傳統名校下,賽前沒抱太高期望,對勝出感到意外。胡漢林認為,團隊合作及能保持冷靜是致勝關鍵,並認為今次獲冠證明了自己語文學習的成果,也很高興為學校帶來榮譽。趙凱彤則表示,賽前努力搜集資料及特別進行模擬練習,提升「快問快答」環節的表現,改善隊員默契並找出套路。他們特別感謝老師和工作人員的支持和資源,並建議來屆參賽隊伍多閱讀課外書籍,也可上網搜索成語、俚語及諺語等,在日常學習中多加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