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2025|教界倡整合中小學性質相近津貼 按校情靈活運用資源
發佈時間:11:16 2025-02-24 HKT

政府將於周三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綜合教育界評估,除了下年度削減2500元學生津貼的機會較大,有教育界人士及議員指出,現時部分中小學津貼項目的性質相近或部分用途重疊,例如姊妹學校計劃津貼、「同根同心」內地交流計劃及全方位學習津貼等,均涉及資助學生前往內地交流,政府可整合這些項目,讓學校更靈活地按校情運用資源。
本報記者
政府正面臨千億財赤,本報近日訪問多名教育界人士及立法會議員,綜合各方意見,除了削減大學撥款、削減2500元學生津貼外,部分資助性質相近或有所重疊的中小學津貼項目,也存在整合空間,政府可通過整合各項津貼,從而節省開支。
延伸閱讀:財政預算案2025︱議員倡大學撥款 兩年削不少於5%
內地交流津貼有所重疊
立法會議員鄧飛指出,例如姊妹學校計劃津貼與「同根同心」內地交流計劃,同樣涉及資助學生前往內地交流,他認為政府可考慮檢討及整合這些津貼項目,令資源運用更適切。本報翻查資料,2024/25學年的姊妹學校計劃津貼金額為每間學校約16.5萬元,中小學及特殊學校均可申請津貼。至於「同根同心」內地交流計劃,教育局會資助學生前往內地交流的部分團費。
另一方面,政府通過向中小學及特殊學校提供全方位學習津貼,加大力度推動愛國主義教育、STEAM教育及學生精神健康等,津貼亦可作補貼學生參加內地交流計劃或姊妹學校計劃未獲資助的費用。根據教育局資料,該筆津貼由校本津貼和班本津貼組成,本學年每間公營學校可獲校本津貼約16萬元,班本津貼分別為中學每班約4.5萬元及小學每班約2.7萬元。
延伸閱讀:財政預算案.前瞻︱2500元學生津貼削減機會高 庫房年省20億 教評會指助滅赤「學界有責」
朱國強:宜先了解推行情況
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稱,政府面對財赤,調整各個範疇的開支屬無可避免,他認為目前有不少一筆過津貼,「如能打通、整合運用,學校可更彈性地按校情使用資源,希望不用框住(津貼)用途。」他指學校可彈性運用全方位學習津貼等,支援學生學習需要,整體的資源運用也會更聚焦。
對於上述津貼是否需作調整,立法會議員朱國強表示,學校需就津貼的使用情況提交報告,政府可先了解學校推行津貼項目的情況及相關回饋,再作決定。他期望當局優先考慮學生的學習體驗會否受影響,「每筆撥款都有特定用途,都是覺得重要才推出來,不適宜因為財赤就取消。」
鄧飛認為,基礎教育津貼的調整幅度有限,特別是特殊教育津貼,一旦大幅調整,恐難以優化照顧及支援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如果政府要削減(撥款),大學資助會比較大額一點,因一減就上億,但中小學可能『搞一大輪』,也只能節省一千幾百萬。」
延伸閱讀:財政預算案.前瞻︱八大儲備近1400億 短期能應對削撥款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