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2023︱小學常識拆科 增人文科教國情 課程框架下月落實 2025/26學年起推行 

更新時間:12:10 2023-10-26
發佈時間:12:10 2023-10-26

推行逾25年的小學常識科,將面臨改革。特首李家超昨在《施政報告》宣布,常識科分拆為人文科及科學科,2025/26學年起分階段推行,政府預留2億元津貼資助小學,添置科學設施及設備,課程框架最快下月落實。有小學校長認為,人文科須符合「一國兩制」原則,涉及國情內容「不能直接把內地那套搬過來」。

本報記者

參考新聞:小學常識科改革|校長倡高小加中史元素 學界普遍贊成高小科學獨立成科


討論多時的小學常識科改革,終敲定細節。《施政報告》提出在2025/26學年起,分拆為人文科及科學科,先在小一及小四級推行,2027/28學年全面實施。當局最快下月公布相關課程框架,人文科將增潤中華文化、國史及國家地理元素,同時涵蓋性教育、理財教育、資訊素養等常識科內容。


另設科學科 資助買器材

消息指,人文科將與明年開辦的初中公民、經濟與社會科,以及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一脈相承。當局將預留足夠時間,讓出版社編製教科書。為籌辦新科,當局提供4000個人文科教師培訓名額,又斥資2億元,為每校一筆過津貼約30萬元添置顯微鏡、模型等實驗室器材。兩科推行後,初小每周各2節課,高小每周各3節課,總計較常識科節數多。

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法》,人文科應運而生。聖公會聖十架小學校長陳頌康認為,當局加強愛國主義教育時,應秉持「一國兩制」的原則,「不能直接把內地那套搬過來」,提供彈性予學校按部就班施教,配合內地姊妹學校交流等活動,逐步增強學生的國民身份認同,「愛國不是光說,而是一種連結。當學生接觸過、有感覺,便自然產生情感。」

以往德育及國民教育科曾掀起爭議,消息人士昨強調拆科不等於「國民教育獨立成科」。陳頌康認為,經過社會事件及疫情沉澱,家校循不同渠道接觸國情教育,如舉行升國旗儀式、中華文化活動等,對推動國教有信心,「當年大家都不認識,現在已不再是硬銷。」


黃友嘉:豐富價值觀教育

對於籌備科學科,聖公會聖提摩太小學校長田少斌坦言,一筆過津貼恐只夠裝修,「現在物價很貴,買好一些的顯微鏡,要花上很多錢,但設備對教學十分重要」,他期望當局能「加碼」,並為文科出身的教師提供培訓。

教育統籌委員會主席黃友嘉歡迎《施政報告》的教育措施,指人文科增潤中華文化、國史及國家地理元素,豐富價值觀教育課程架構內容;科學科從小裝備學生21世紀所需的能力,加強發掘和培育本地具潛質的精英,培育未來創科界的生力軍。教育評議會建議通過人文科加強學習國史,包括閱讀不同朝代的歷史人物事跡。


訂閱《星島校園報》連環送學習天書及網上練習,立即瀏覽了解詳情:https://bit.ly/BTSEP2023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https://bit.ly/3yLrgY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