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肇堅中學新校長袁經恒 積極提升學生三大能力值
更新時間:12:02 2021-09-27 HKT
發佈時間:10:57 2021-09-27 HKT
發佈時間:10:57 2021-09-27 HKT


記者︰陳艷玲 攝影︰何健勇 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學校多「寶藏」 軟硬配套足
「我現在仍在學習,如何去做稱職的校長,如何跟同事打拼,以及如何建立良好校園氛圍。」袁經恒認為,學校是人與人相遇的地方,學生在這兒並非只為學習,反而是學習如何與人相處。「這可能跟我的成長有關,我現在有好好的『老死』和舊同學,都是中學階段給我的寶貴禮物。」他指科技發達,想學習,上網已可以,而學校的角色,應是讓不同人走在一起,擦出火花,建立關係。
由於仍在上任初期,袁經恒正努力融入和了解學校,過程中,他發現這所近六十年歷史的學校,有甚多「寶藏」。「學校的設備,我認為『很勁』,並非一般中學的標準。」他說的「寶藏」,包括硬件和軟件,硬件方面,就有兩個壁球場、室內游泳池、設多款器材的健身室、達專業水準的錄音室、校園電視台、放了一座管風琴的小教堂、猶如小型博物館的學校歷史廊等;軟件則包括不同學習計畫、老師對教學的熱誠等,故他期望日後有更多機會,讓公眾認識該校。

從直資名校轉到津貼中學當校長,袁經恒指不會全套複製直資學校的做法,而是會根據校情,再了解學生的強項和潛能,有機會的話再加以發揮,「像聖公會鄧肇堅中學這類well-established(完善)的學校,再翻箱倒籠,從頭來過是不對的,就像Microsoft的人,到了Apple工作,卻要大家裝Windows,是不可行,而是應先了解,再發掘其可能性。」
不過,袁經恒認為,在直資學校工作的經驗,對新崗位也有幫助。「在舊校經歷過如何處理財政資源,津校也有相似情況。」他指教育局近年給予津校不少津貼和撥款,用於學生作不同發展,然而疫情關係,很多課外活動、遊學計畫都暫停,在累積了一定資源下,應可支持更多學習計畫,而校長的角色,就可協助如何分配資源,「當然老師可能亦早有計畫,知道如何去運用津貼。」
品學兼優外 玩得有承擔
此外,不少直資中學會邀請專業人士,到校辦簡單課程或工作坊,袁經恒認為津校有資源時,亦可以多做,讓學生在中學階段,了解不同行業,學習有關知識,為未來鋪路,「這類在課程以外,跟職業相關的體驗,最重要當然是要好玩,例如模擬駕駛飛機,以及報考相關的證書,如果有財政支持,這兒都可有類近安排,當然還要視乎學校其他計畫,以及學生的興趣。」他補充,學校也可按特色和老師興趣,發展相關項目,以擴闊學生眼界。
談到對學生的期望,袁經恒就以電腦遊戲常用的「能力值」作比喻。「對學生來說,學業、興趣和品格,就是三個能力值,我期望他們在三種能力上,都可大幅提升,不要只集中在打波或讀書,同時亦要知道甚麼是負責任、體諒和尊重等。」他認為,如學生「讀得、玩得、又好品德」,自然會受大家所喜愛。
最H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