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人語|數碼警政新篇 滅罪成效升級
發佈時間:03:00 2025-09-27 HKT

上周三,行政長官發表了任內第四份《施政報告》,報告中提出「安全為舵,應用為帆」的原則,在公共服務領域廣泛拓展AI運用。筆者認為,保安局提出一系列創新科技在警務方面的應用,將有效為警隊降本增益、便利市民生活及優化社會治安。
即將推出的「人工智能警務站」,就是絕佳範例。據消息,屆時AI警務站的虛擬警務大使可直接與報案者對話,在過程中透過語音自動記錄案件細節,大幅將報案時間由30至45分鐘縮減至15分鐘,大大節省市民等候時間,亦有助減輕前線繁瑣文書流程的人手壓力。
在警力資源優化方面,「無人機警政」先導計劃及「銳眼計劃」亦為警隊破獲案件帶來更強助攻。警方自今年5月開始試行使用無人機「行咇」,計劃推行約1個月,協助偵破2宗藏毒案、2宗扒竊案,共拘捕3名涉案人士,成效喜人。
在全港公眾範圍內安裝閉路電視的「銳眼計劃」,截至今年8月底,警方透過安裝及接入超過8800支閉路電視鏡頭,成功偵破433宗案件,拘捕787人。計劃在推行之初曾被有心人士指侵犯私隱,然而目前所取成效就是最有力的反擊,今後計劃對維護香港治安的益處只會越發彰顯。事實上,本港「天眼」每平方公里內密度(約7.9)與新加坡(128.6,2021年)及澳門(53.1,2023年)的數字仍相去甚遠。因此,筆者贊同警方繼續提升全港閉路電視覆蓋率,於2028年內完成全港60000支鏡頭的目標,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的地位。
在科技協助之下,當香港精英警力從簡單重複任務中得到釋放,優化部署,轉投處理難度系數更高,受害範圍更廣的罪案,例如在全球持續增加、嚴重危害市民財產安全,亦是最棘手的科技罪案。面對科技罪案激增的挑戰,政府除推出「防騙視伏器」提升公眾防騙意識、推行「騙案預警」計劃識別騙案受害者,以及引入虛擬資產分析工具「CryptoTrace」分析資金流向。《施政報告》亦提出新增成立「虛擬資產情報工作組」,聯同本地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台及監管機構,通過情報交流與知識共享,打擊詐騙、洗黑錢、黑客等相關罪案,旨在完善本港打擊相關科技罪案的模式,從事後追查升級為事前預警、事中攔截、事後高效打擊的全鏈條協同作戰。不但有望壓縮犯罪空間,更為Web3產業的合規發展保駕護航。
數碼警政的核心不在技術本身,而在於科技如何服務為民。筆者認為保安局及警隊新推行的各項數字化措施,均體現以市民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這種轉型不僅提升警隊執法效率,更重新定義警民關係。通過科技應用,警務工作正變得更加透明、便捷和智能化,能為香港市民創造更加安全的生活環境。
李細燕
香港太平紳士協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