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用水招標合約刪評分制惹議員關注

更新時間:03:00 2025-08-23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23 HKT

  政府飲用水風波發酵多日,供應商「鑫鼎鑫」被揭發涉嫌供應冒牌水,遭政府終止合約,事件引發公眾對招標制度的關注。實政圓桌立法會議員田北辰表示,關注政府最近一次修訂採購食水的招標合約,與上次的招標文件有所不同,不設評分制,要求政府盡快向公眾交代修改合約的原因、決策者身份,以及審核程序等。
  根據政府物流服務署於2023年發出的標書,列明採用計分制,技術及價格各佔5成,其中技術一項會考慮「創新建議」,即能否改善部門運作、推動環保等,又會考慮有無採用ISO水質標準、送遞安排和預訂系統。
只要求確保有能力生產及送貨
  不過,根據物流署今年5月發出、達229頁的飲用水招標文件,則取消了計分制,只要求中標後確保有能力生產及送貨。田北辰要求政府盡快向公眾交代修改合約的原因、決策者身份、審核程序。
  行會成員、資深大律師湯家驊表示,政府招標十分嚴謹,強調「如果有人有心騙你,這不是標書是否嚴謹的問題」。對於有媒體報道指政府檢討採購政策方向,考慮在日後加入抽查及覆核文件真偽等步驟,他認為可以試行,但擔心只會增加成本,稱「有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大律師陸偉雄表示,現時投標者需要自行填寫投標工作的相關資料,認為政府日後可設三大門檻加以核實,首先是投標者提交申請書時,政府理應簡單查看該公司提交的資料是否正確,如有錯誤應在該階段要求申請者進行解釋;其次若該公司中標,當局應進行深入調查,包括了解這間公司的人手規模、過去是否有相關經驗;最後是不定期進行突擊檢查,深入調查是否與陳述內容相同。
兩份化學品合約已付逾76萬元
  本身是執業律師、立法會議員江玉歡表示,政府每份標書總有其評標準則,惟今次樽裝水事件至今當局未有公開評標準則,稱「究竟除了價錢之外,還有哪幾項準則,每項準則比重如何。今次的評標準則與之前的標書有否分別?」她建議當局參考澳門的做法,每份公開招標在程序展開前已將評標準則向公眾公開,公眾按一下掣便可看到招標詳情。
  物流署回覆指,一直透過公開招標揀選合適供應商為政府部門供應樽裝飲用水,每次招標均採用相同的技術規格要求,就2023年的招標,當年署方評審標書時有考慮投標者提交的創新建議,惟相關創新建議均未能獲評分。署方指,考慮到樽裝飲用水的規格簡單明確,能提出合適創新建議空間有限,而原有的計分制下可獲分數項目已是標書中「必要或可取」要求,故今年標書未再考慮創新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