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福廣場步入45周年「鐵路加物業」成功典範

更新時間:03:00 2025-08-2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22 HKT

  港鐵公司「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多年來持續為港人帶來出行便利,同時帶動社區迅速發展。作為全港首個鐵路上蓋兼港鐵物業項目的九龍灣德福廣場,今年亦踏入45周年。港鐵公司物業及國際業務總監鄧智輝接受《星島》訪問時指,德福廣場作為首個「鐵路加物業」項目,當年規模在全球屬同類建設之冠,亦是「鐵路加物業」的成功典範。場內「商機與人情味兼備」,不少開業初期已進駐商戶,至今仍然營業,引證「以人為本」的社區發展概念的成功之處。他又指,港鐵未來仍有多個鐵路項目會沿用此發展模式,為香港建立更多「以人為本」的社區,推動城市前行。  
香港地下鐵路(港鐵前身)首條鐵路「觀塘綫」於1979年正式通車,建於九龍灣車廠平台上的德福花園及德福廣場,亦先後在1980年起入伙和開始營業。鄧智輝指,在45年間,德福社區已發展為集住宅、商場和社區設施於一體的成熟網絡,整個德福項目配套設施及連接網絡四通八達,德福廣場同九龍灣站無縫連接,亦可以透過行人天橋,貫穿整個九龍灣社區以及區內不同地方。
300商戶種類齊全 出租率100%
  港鐵多年來亦持續為商場軟硬件配套升級,目前整體商戶有近300間,是九龍東區內商戶數量最多、種類最齊全的商場,同時為區內超過兩萬名居民提供衣、食、住、行等日常需要,將社區與交通樞紐綜合發展創建無縫連接,進而發展為現在「鐵路加社區」的模式。除了居民,商場亦兼顧鄰近大型商業區的上班族需求,鄧說:「商場每日客流量達20多萬人次,商戶要包羅萬有,老少咸宜,引入了很多不同的餐飲店」。
  45年歷史亦令商場富有人情味,場內不乏在商場啟用之初已進駐的老商戶,他強調港鐵與中小微企「有商有量」,會因應市況調整租約,確保各方能共渡時艱。他續指,德福街坊也是45年來同行的夥伴,港鐵眾多社區活動全賴居民參與,「港鐵團隊亦冀為商戶及居民做到最好,繼續為可持續社區出一分力」。
  面對港人北上成風,且網購盛行的新常態,零售業也要求新變革,港鐵商場亦不例外。鄧指,商場在保存人情味之餘,亦悉心引入更多商戶組合,務求為顧客帶來新鮮的購物體驗。今年,德福廣場便陸續引入更多人氣食店、針對年輕客群的服裝品牌,及具備時尚生活元素的零售配套,包括內地的知名零售及餐飲品牌。他強調,港鐵商場的優勢源於鐵路帶來穩定的客流,「所以不論是德福或是其他港鐵商場,我們的出租率一直在維持100%」。
《下一站.德福》展覽 設5大展區
  鄧智輝續指,德福只是一個例子,港鐵過去一直以「鐵路加物業」方式,為香港建立了多個可持續的社區,如日出康城、黃竹坑站上蓋、青衣城等,相關物業發展收益,亦為新鐵路項目及鐵路營運提供資金。他表示,即使香港經濟歷經高低起伏,樓市升跌也是周期性,而鐵路及物業發展均涉及較長遠及中期發展,「鐵路加物業的綜合發展模式多年來行之有效,幫助公司應對不同的經濟周期」。
  另為慶祝德福45周年,港鐵即日起舉辦《下一站.德福》展覽,設有五大主題展區及兩大互動裝置,如以珍貴的歷史照片和新聞報道,展現德福廣場與當區發展歷程,包括德福花園開售報道等。市民更可在互動裝置「回到德福那些年」,在80年代的三大「德福地標」德福中心、世界體育會溜冰場及九龍灣站月台前「打卡」並觀看AI製作的短片。同期亦有多個社區深度遊導賞團,參加者有機會一探九龍灣車廠等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