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南城負債逾600億 步恒大後塵遭高院頒令清盤
發佈時間:03:00 2025-08-12 HKT

有國資背景的內房公司華南城(1668),昨日被本港高等法院頒令清盤,規模是繼恒大集團之後最大宗。據報清盤主要由於華南城重組方案未獲足夠支持,債權人亦不滿深圳市政府背景的大股東未提供支持。學者指出,華南城清盤非「最終死亡」,仍能繼續商討債務重組,估計重組過程會非常漫長。
華南城昨日的清盤呈請聆訊上,由於法官陳靜芬認為重組方案並無取得重大進展,故頒令即時清盤。是次訴訟由華南城美元債券受託人花旗國際發起,指華南城未能償還2024年4月到期約3.06億美元欠款,而華南城13億美元境外債之中,主要債券持有人持有31%以上金額。
重組方案未獲足夠支持
綜合外電及內媒報道指,華南城的重組方案經過數月談判,仍未能獲得債權人足夠支持,同時過去多個月與債權人就「維好協議」出現爭議。維好協議是當企業發行債外債時,境內母企或主要股東作出協議,為境外債維持債付能力,但並無保證,有關協議主要作用是為債券「增信」,吸引投資者認購。
報道指,在今年5月的聽證會上,債權人表示希望華南城最大股東深圳市政府旗下特區建發集團,可在債務談判中發揮更大作用,並特別要求接觸兼任華南城的聯席董事長的特區建發集團董事長李文雄。事實上,去年花旗國際已直接向深圳建發集團提出訴訟,索償13億美元。
據華南城去年度年報顯示,華南城總負債達609億元,獨立核數師指出,去年底其流動負債超過流動資產28.48億元,即期部分計息債務超過182億元,但現金只有4100萬元。截至去年底,華南城違約金額已涉及157.42億元,觸發3.75億元借款交叉違約。
年報顯示總負債達609億元
華南城昨日遭頒令清盤後緊急停牌,目前市值僅12.2億元。該集團在內地業務領域廣泛,最主要是開發及經營大型綜合物流及商品交易中心「華南城」,從深圳起家,目前已在內地8個地區建立華南城。在2022年內房危機蔓延時,華南城成功引入深圳建發成大股東,持股29.28%,是當時首批獲國家資本紓困的內房企之一。
資深經濟學家林樵基相信,華南城的清盤屬個別事件,涉及未能與債權人收窄意見分歧,整體不會引發內房債務危機再度發酵。他指出,清盤令並不意味「最終死亡」,當公司被接管後,仍可與債權人繼續商討重組方案,而且華南城資產處於內地,在實際執行層面亦非常困難,「就算恒大清盤到而家都幾乎無郁過」,相信最有效方案仍然是「坐低慢慢傾,等個市好返再畀利息」。
林樵基認為,內房環境仍然較弱,估計無論是發展商套現,還是解除債務問題,仍是漫漫長路,但過去兩年經過中央多輪救市後,已有明顯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