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童確診基孔肯雅熱今年首宗輸入
發佈時間:03:00 2025-08-03 HKT

本港出現今年首宗基孔肯雅熱輸入個案,患者是一名12歲男童,與父母居住觀塘安達邨,在上月17日至30日期間,曾隨母親前往佛山順德區旅遊,期間有進行戶外活動,報稱亦有被蚊叮咬,目前留醫情況穩定。政府部門認為,輸入個案或導致香港出現局部傳播,風險是中至高。有傳染病專家呼籲,政府及市民都要做好滅蚊工作。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歐家榮昨表示,該名12歲男童過往健康良好,在上月30日經福田返港,翌日出現有病徵,包括發燒、皮疹及有輕微關節痛。他同日向觀塘一名私家醫生求診,至前日(8月1日)被轉介往聯合醫院急症室求醫,同日入院,並在無蚊環境下接受治療,現時情況穩定。他的血液樣本經檢驗後,證實對基孔肯雅熱病毒呈陽性反應。他同行的母親一直沒有出現任何病徵,其另一名同住家人沒有去佛山,暫時亦未出現病徵。由於病人整個潛伏期都逗留在廣東省佛山,所以是一宗輸入個案,政府已將個案的資料通知廣東省衞生當局作跟進和調查。
經福田返港 翌日現皮疹病徵
基孔肯雅熱為蚊傳疾病,不會人傳人,歐家榮指病毒會在蚊身上潛伏約9日,才再會傳播,政府會在病人居所及經過的地方加強清潔工作,希望爭取時間加強滅蚊。他說:「現時正值夏天,香港多雨及溫度較高,蚊患情況比早幾個月天氣涼的時候比較差。我們不排除如果有輸入個案,可能會在香港出現局部傳播,風險是中至高。」由於本港與內地交往頻繁,不排除出現小規模傳播,但大爆發或成為風土病風險偏低。
歐家榮提醒市民,要做足防蚊措施。中心會為公立及私家醫院的基孔肯雅熱懷疑病例進行檢測,並已聯同醫管局進一步提升本地檢測能力,確保本港一旦出現爆發,懷疑個案可盡快進行化驗,以達致早發現、早診斷。他又提到,目前有兩種疫苗,包括滅活疫苗,其中一種疫苗屬剛剛研發,仍需待世衞的數據及報告,而該兩種疫苗未在港註冊,會密切留意世衞報告。
醫管局傳染病中心醫務總監陳文俊表示,全港7個聯網醫院都會預留病房予基孔肯雅熱患者,他們會留院6日,因要留在一個無蚊環境,其後才可出院。食環署防治蟲鼠主任主管霍明茵亦稱,已展開病源調查,包括患者住所及曾到地方,在250米範圍做滅蚊工作,並會每周巡查及派宣傳單張,呼籲市民加強防蚊及滅蚊工作。
袁國勇籲做好防控免變風土病
港大微生物學系傳染病學講座教授袁國勇向《星島》表示,所有曾前往佛山或有爆發地方的市民,返港後如果出現發燒、關節痛或皮疹,都應立即驗血,以便及早確認個案,並在其住所和工作場所周圍開展防蚊工作。他又指,來自疫區的貨物都應接受檢查,並在貨倉進行防蚊工作。
袁國勇指今次是輸入個案,並非病毒已「落地生根」,但重申如果控蚊工作做得不足,吸取患者血液後受感染的蚊子可能便會在港「落地生根」,甚至最終形成風土病,因此現時最重要是做好防蚊、滅蚊工作。至於香港能否輸入相關疫苗,他認為要視乎是否有足夠大的市場。
另外,本港近日連場大雨,資深蟲害從業員陳偉強指出,蚊通常在大雨時躲在樹、樹洞、石隙等容易隱藏的地方,待大雨後3至7天成蚊便會出來產卵。他建議市民可在家中裝蚊網,外出時可噴灑防蚊油等,減低被叮咬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