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成一派|扶助企業 促進營商

更新時間:03:00 2025-08-01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8-01 HKT

  暑假是展覽業旺季,縱然過去兩星期香港受到風吹雨打,書展和動漫節卻門庭若市、丁財兩旺,除標誌着香港的展覽業發展蓬勃,更認證了香港是舉足輕重的國際貿易中心。
  會展業為香港經濟帶來重大貢獻,既能吸引高消費商務旅客訪港,帶動酒店、零售、餐飲等經濟活動,更讓香港中小企有機會接觸國際買家和供應商,開拓新客源和新商機。萬眾矚目的「Bitcoin Asia 2025香港比特幣大會」將於8月底在會展舉行,屆時將吸引大批國際金融界猛人訪港。至於年底舉辦的「亞洲計算機圖形學與交互技術會議及展覽SIGGRAPH Asia 2025」,相隔11年重臨香港,可見國際展覽業已重拾對香港的辦展信心。
  事實上,除了會展業,香港整體營商環境亦持續向好。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發表《香港營商環境報告》,向國際說明香港在疫情後持續向好發展,我相信通過政府主動向各界講清楚香港實際情況和競爭優勢,可以加強投資者對香港發展前景信心,令投資者了解香港不同領域的機遇。
  美國發起的關稅戰,令全球各地投資者尋找新的投資機遇,分散市場風險。香港擁有面向世界、背靠祖國的獨特優勢,加上實施零關稅,絕對有能力吸引資金、企業、人才來港。近期有多個國際機構發布的報告,都明確肯定香港多方面的實力和競爭力,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近日發布《2025年世界競爭力年報》顯示,香港全球排名升至第3位,為自2019年後首次重返三甲,可見特區政府推出的各項政策措施奏效。
大刀闊斧改革創新
  展望未來,我有信心除舊資金重臨,新資金亦陸續到港。近月我親身接觸一些外資大型企業,對方表示會在香港落實投資項目,涉資數十億元。所謂「機不可失,失不再來」,我促請政府各部門同心協力,改變過往較保守及被動的作風,以香港長遠發展利益為重,為香港爭取每一筆大生意。金融發展方面,香港更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一套制度,而非「人做我做、為改而改」。
  香港正處於經濟轉型期,政府有需要大刀闊斧改革創新,為香港引入更多新資金及多元化的業務。當局更應着力扶助中小企,包括延續「還息不還本」措施及鼓勵銀行推出各項具彈性的貸款及還款計劃,為香港營造更有利和高效的營商環境。

林健鋒
經民聯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