甩色起毛粒縮水 校服越貴越劣質

更新時間:03:00 2025-07-15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7-15 HKT

  學生期待7月暑假到臨,家長亦開始為子女張羅新學年的校服,不少家長反映校服售價近年上升,質量卻持續下降,「起毛粒」及「縮水」漸成常態。教育界關注校服質素下降,亦留意到個別學校的校服款式數年一換,徒增家長負擔,盼能反璞歸真,並指有個別校服供應商未有與時並進,改善物料質素。有校服供應商指,面對少子化浪潮,經營情況空前困難,但有供應商認為危中有機,正推行改革如推出網購便利家長,並建議當局改革招標制度,引入ESG元素及要求採用環保認證物料。 
上月初,有小學鬧出校服遲交貨風波,令公眾再關注學生的校服事宜。多名家長及中小學校長均指,上述事件極罕見,學期將盡,多個討論區出現家長有關校服的留言,有家長出讓子女舊校服,盼物盡其用,但更多是家長投訴校服質量。
  部分家長指,為子女選購校服是迎接新學年首項大事,亦理解校服每天穿着,價廉與物美難以兼得,但無法接受校服價格上升,質素卻持續下降。有家長稱,最常見是校服清洗10多次後出現破爛,但現時連新校服都頻頻「出事」,有女童的新校服裙,於洗滌後出現腰帶甩色,令白裙多添幾個藍印;有男童的短褲鈕扣「甩線」及「縮水」,長褲亦「甩線又爆呔」,連女裝冬天絨裙亦「甩毛又甩色」。
招標時應注重品質監控
  北區區議員侯漢碩是北區家長教師會聯會主席,他指,家長較常反映是校服易「起毛粒」及「刺膚」。他指,校方約見校服承辦商「面試」時,對方雖會帶同布料講解,但實際問題往往是用家穿着後才發現,而承辦商都樂意「換校服」,平息家長不滿。
  九龍城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魏珊婷則指,學校選擇承辦商時,除着重價低者得,亦應留意有否嚴格品質監控機制。她指,曾有家長回家後發現剛取得的校服尺碼不合身,質疑承辦商無做監控。她指,家長應拍照記錄校服損壞情況,留下證據,然後向學校投訴,由校方向承辦商反映,要求改善。
  基層家長陳太育有讀小學4年級女兒及讀小學2年級兒子,去年9月,她花近2000元,為子女各添置2套校服、體育服及冬季校服,「刻意買大幾個尺碼,希望每套可穿3年。」另外又購買學校的二手校服作替補,但擔心一旦校服損壞要花費補購,增加負擔。她稱,夏天炎熱多雨,會多購1套校服及體育服作替換。
  有中學校長留意到,個別校服承辦商為壓低成本,往往忽略改善用料,令校服質素停滯不前。他以運動褲為例,由他初入行至今,校服承辦商一直提供被批評「不透風又熱焗」的棉質運動褲。他指,現時網購平台已售賣採用彈性及快乾物料的運動褲,售價僅數十元,但承辦商的運動褲卻落後數十年。他補充,學校教務及校務繁忙,挑選校服承辦商只是眾多校務之一,不少學校取態保守,但求沿用舊合約的要求,盡求完成招標程序。
承辦商:少子化下營運困難
  該中學校長又指,近年個別學校在校服安排上甚為進取,但過度追求設計,如在校服加上獨特圖案,令家長難在指定承辦商外的其他校服店購得;另有學校每隔數年便轉換校服款式,令家長無法重用舊校服。他以女學生的校服裙為例,過去普遍選連身裙,家長買大1至2個尺碼,然後「挑短」,待女兒長高「放長裙腳」,但有學校改為「上衣下裙」,家長變相要買2件校服,增加開支。
  近年本港學齡人口持續下跌,據教育局公布的2024/25學年《學生人數統計報告書》,在2023年及2024年的1年內,全港普通日校學生人數減少逾4400人。「少子化」下,本港適齡學童於過去10年累計減少約10萬人。有7間門市的華灃校服負責人指,學生減少,加上經濟不景,令校服生意暴減,「過去家長會購買2至3套校服,現時只會買1套。」
  該負責人續稱,雪上加霜是,不少學校於合約期內突然更換校服款式,或於合約完結後更換供應商,均令承辦商囤積大量校服,增加營運困難。
  新界校長會主席、鳳溪第一小學校長朱偉林亦指,近年校服承辦商出現萎縮。他稱,過去在報章刊登校服承辦招標廣告後,很快有不同承辦商接觸,但近年前來取標書的承辦商大幅減少。他指,經濟欠佳,承辦商計算成本及利潤更謹慎。現時市面有幾間大型校服承辦商,供應全港不同學校的校服,惟亦有只服務數間學校的地區承辦商,得地利之便,仍有一定生存空間。
推網店改革便利選購
  魏珊婷亦指,有家長反映往往於星期日購買校服,卻發現門市休業「摸門釘」,希望承辦商增加網購渠道及增加營業日數。面對經營困難,華灃校服負責人認為危中有機,正默默改革,如明年推出網購平台;另設大型陳列室,方便家長選購校服。他續稱,將添置庫存採購和客戶管理系統,冀更準確分析營銷數據,及時補單,避免缺貨。朱偉林亦指,校服應以簡樸耐用及廉價為目標,盼學界勿忘本義。
  現時校服承辦商的合約採「3年一標」形式,其評審範圍包括「價格」、「質素」、「售賣服務」及「經驗」4方面,但往往被指偏重「價低者得」元素。校服公司創辦人陳偉彬指,不少家長反映不滿校服質素,但因重新招標及評審過程複雜,致難於更換承辦商。他又指,現時標書的標準含糊,對環保材料及生產流程規範不明,亦欠缺永續概念。
  陳建議當局引入更多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元素,如制訂《校服永續生產指引》,要求訂立環保材料比例、設立舊制服回收機制,確立披露物料碳足跡的義務,並將ESG從「建議」提升為「強制評分項目」。另外,他提議當局改革現行的校服招標準則,如降低校服「價格」分數比重,同時提升「質素」及「ESG」比重,並增設「創新分數」,鼓勵承辦商採用低碳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