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署署長:倘豁免公屋戶申報一次性收入 容易被利用
發佈時間:03:00 2025-07-15 HKT

公屋入息限額計算方法近期掀起討論,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碧如早前提倡,允許申報家庭入息時豁免計算花紅、年終獎金等一次性收入,以減少申請人「躺平」現象。不過,房屋署署長李佩詩昨日表態,稱無論入息限額在何處劃線,亦必有申請人「剛過限額」不符資格;且若豁免申報一次性收入,變相是將入息限額提高,「容易被人利用且偏離機制」。但她指,對擴展長者「樓換樓」計劃持開放態度,會積極研究;並會探討實施「公屋加分制」的可能性。
無論何處劃線都有人剛超標
房委會昨午舉行公開例會。李佩詩在會上強調,房委會必須將有限公屋資源,集中照顧最有需要的家庭,無論將入息限額定在何種水平,或提供不同形式豁免,最終仍會有人剛剛超標而不符申請資格。她重申,以住戶開支作為計算基礎的現行機制,是釐定負擔能力的客觀方法,且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也會按照實際情況,不時作出檢討。
李佩詩舉例,小組委員會早年亦因應最低工資實施,引入「名義工資指數變動」作為入息因素,以適時反映工資變化情況;而由2011年落實最低工資至今,公屋入息限額累計已加76%,高於同期最低工資升幅,「數據顯示,目前檢討機制已能有效反映社會經濟狀況」。
李續指,截至去年12月底,已通過詳細資格審查階段的一般申請人中,只有極少數人的「每月家庭收入」與「公屋入息限額」非常貼近,相信對大部分申請者而言,「輕微收入變動應不會超出限額」。她又謂,部分申請人亦未能掌握哪些類別的收入,如花紅亦須申報,故未來會加強在不同社交平台上的宣傳。
探討「公屋加分制」可能性
對立法會議員梁文廣日前建議,探討進一步收緊居屋補地價後,轉入私人巿場限制,以引導業主將單位留駐在第二市場。李認為容許居屋、綠置居業主在禁售期後自由放售單位,一方面是為促進二手資助出售單位流轉,但另一方面亦是為業主提供房屋階梯,讓他們有機會進入私樓巿場,「屬協助業主上進、上流措施」。她強調,會繼續完善置業階梯及措施,以協助市民達成置業夢,但若重推「租置計劃」,則須小心做法或致公屋回收單位數量減少,導致公屋輪候時間提升,及或衍生房屋階梯重疊問題。
對有意見倡公屋應有「加分制」,李稱會探討可行性,以鼓勵熱心積極的公屋住戶投身社區關愛活動、協助屋邨管理等。她指,目前公屋一般申請者輪候時間維持5.3年,並已與內地部門加強合作,核查公屋戶是否擁有內地物業等資產,若有瞞報會收回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