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局:北都研直接批地機制 毋須逐次經行會審批

更新時間:03:00 2025-07-12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7-12 HKT

  北都發展如火如荼,政府最快今年底推出三個「片區開發」試點首個項目招標,首2幅是位於洪水橋和粉嶺北。除片區試點公開招標外,政府不排除在北都向產業直接批地,並會研究機制,毋須每次經行政會議審批。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除片區試點公開招標,政府不排除在北都向產業直接批地,並會研究機制,毋須每次經行政會議審批。她舉例說或可諮詢行會能否批出「大框架」,再將審批權轉授予部分政策局。
或批出「大框架」 審批權交政策局
  甯漢豪強調,直接批地不等於不透明,要爭取產業落戶香港,必須有競爭力、具彈性,新加坡及內地為例,也是按個案決定直接批地。她認為不要有「心魔」,認為政府與企業個別談判就等於不透明,最重要是談判後開誠布公,而且地契、批地文件有甚麼條件都是公開,並不會「閂埋門」。
  三個「片區開發」試點已於今年3月底收到22份意向書,甯漢豪說,政府並非「平地一聲雷」推出招標,認為22份意向書屬可觀數目,來自不同類型企業,有來自本地及境外,認為反應會不錯,並非「小貓幾隻」表示有興趣,並不擔心流標。政府定價亦會視乎市場承受能力,若市場表現較偏軟,定價自然不能過分進取,形容互相有微妙溝通及觸摸,無論市場是甚麼情況,總會有事情會發生。
意向書可觀 不擔心流標
  甯漢豪指出,爭取在今年內相信會是接近年底時,即第4季時希望可以推出1幅招標,首2幅是位於洪水橋和粉嶺北,由於新田科技城片區尚未完成徵地工作,現時未能透露招標條款具體細節,目前仍在分析收回來的意向書,稍後可能需要跟市場有一些溝通,在招標前會有公布。
  另外,本月底有2幅多層產業大樓用地截標,分別位於元朗和洪水橋及厦村第39A及39B區。對於政府來說都是「初試啼聲」,是首次推出土地興建產業大樓,同時亦有要求,希望有2成至3成樓面,在建成後有一段期間租給政府,以幫助受發展影響棕地作業,認為是一個新嘗試。
  過去一段時間,先後做過市場的意向徵集,也有正面的回應,亦因應市場給予一些意見,有一、兩次都調整招標條款,亦將截標時間延後,所以經過這些調整,當然希望市場有積極回應,但因為始終距離截標時間很短,不太適宜在此作一些估算,以免影響市場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