甯漢豪:地契修訂研「按實補價」
發佈時間:03:00 2025-03-27 HKT

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昨日表示,當局正探討推出更多有關土地行政的拆牆鬆綁措施,會研究「按實補價」概念,在進行地契修訂時,是否必須按最高樓面面積補地價,或是可按實際興建的較低樓面面積補地價,讓一些發展能早日「去馬」和成事。
甯漢豪與團隊昨到立法會出席前廳交流會與議員進行交流,在改變土地行政安排以推動發展方面,當局會研究「按實補價」概念,「即是我們現在若做地契修訂,我們是否一定要用最高樓面面積來定補價,還是可以按申請人提出其實他毋須建那麼多,而是按他實在將會建多少而做補價?目的就是讓一些發展早日可以去馬及成事。」局方亦會探討在部分土地引入固定租期多於7年的短期租約,照顧不同業務的需要。
另外,當局正準備在某些環節進行中央採購,並會多用由專業人士自行認證的措施,以減低建築成本和精簡審批流程。就興建地下停車場對建築成本和時間都有很大的影響,局方亦正研究更進取地為地面停車場給予樓面面積寬免,但過程中要衡量樓宇高度和體積因而增加會否帶來負面影響。
局方又希望短期內能有些措施便利持分者於商場內或商業大樓外的公眾休憩用地舉辦活動包括發出有效期更長、收費更相宜的豁免書,免卻營運者提出多次申請,可在期間舉辦多次同類活動,帶動社區、整個經濟氣氛。
業界:機制增加發展誘因
會德豐地產副主席兼常務董事黃光耀表示,正與團隊研究「按實補價」機制的可行性,此舉或令發展商投地增加彈性,加速北部都會區發展及產業多元化。集團在區內亦擁有發展項目,長遠看好北部都會區發展。
泛海國際集團執行董事關堡林指出,部分發展項目未必可以用盡最高樓面,認為該機制可以增加發展誘因,並大大增加項目彈性,如設計及規劃上等,惟在實質操作上補地價進度未必可以加快,仍然視乎不同因素而定。
華坊諮詢評估資深董事梁沛泓表示,北都發展期長,而且項目規模普遍都「巨大」,沒理由要發展商一次過支付全數補地價,否則各發展商會等該區配套設施較完善才向政府申請補地價,最終拖慢新區發展進度,認為「按實補價」是必須推行。泓亮諮詢及評估董事總經理張翹楚指,上述機制可以增加財團補價吸引力,在市況前景未明情況下,可以減少容積率發展,惟對新區配套設置規劃布局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