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投入ESG有顧慮 宜「先易後難」逐步推
發佈時間:03:00 2025-03-18 HKT

推動ESG成為環球趨勢,惟調查發現,本港有逾90%中小企雖對此關注,但只有不足10%的中小企曾定立相關目標。有商會指經營困難下,不少中小企憂慮推行ESG增加經營成本,多抱觀望態度;另有商會指,市面不乏成功推動ESG的個案,但承認對家庭式營運企業有一定難度,建議採「先易後難」策略,如先從保護環境及關顧員工做起。推動ESG毋疑是投資未來,但學者指若能讓中小企看到即時回報,相信會更投入落實,商戶則籲當局提供稅務寬減及借貸優惠,冀吸引更多中小企加入ESG行列。
據去年第4季《渣打香港中小企領先營商指數》,本港中小企對ESG(環境、社會與管治)的認知顯著提高,97%受訪中小企對ESG的關注度較前一年上升或維持不變,惟只有9%中小企設立ESG相關目標,如「減碳排放」、「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及「促進社會責任」;另有96%中小企稱於推行時遇到挑戰。至去年9月,全港有36萬間中小企業,佔所有商業機構逾98%,聘用逾120萬人,佔公務員除外的總就業人數逾44%。
現時本港規定上市須每年提交ESG報告,成為大企業實踐ESG的動力,有經濟分析師指,若能推動中小企加入ESG行列,將有助港府實現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惟中小企業通常因成本、技術和傳統意識的限制而卻步,如減碳轉型中,中小企可能因資金短缺未能購置新設備,以及未能聘請顧問公司提供專業意見。
中小企協會創會會長佘繼泉指,中小企對推動ESG抱正面態度,但在經營困難下取態審慎,認為先有盈利,才能推行ESG,部分一直有推動ESG的則會繼續執行。香港中小企促進聯會會長林國雄亦指,個別較具規模的中小企,較願意投入資源推動ESG,相反家庭式經營或2人小微企,則憂慮推動ESG增加成本,當面臨結業威脅,選擇先救亡生意。
家庭式經營憂成本增加
不過,中小企可持續發展學會創會會長連舜香指,近年中小企對推動ESG的關注度確有提高,約可分為4類,當中確有中小企藉疫情成功轉型,走出新路。她稱,第1類中小企本身與奉行ESG策略的上市公司有生意往還,為符合上市公司的ESG要求,如供應合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食物,或採用再生能源製成的貨品,因生意帶動而增加認識ESG,亦知道ESG是大趨勢,未來會更投入推動。
至於第2類是具有企業社會責任的中小企,她指該些中小企一直有推動環保及關顧員工福利,如節能、回收物料,又辦義工活動服務社區,及提供侍產假等員工福利,於執行ESG上往往駕輕就熟。她指,第3類企業是本身對ESG認識不多,但疫情下因數碼轉型如經營網購,成功開拓海外市場而獲利,「這類中小企即學即做,看到ESG的好處,列為長遠策略。」
連又指,第4類中小企對ESG抱積極態度,東主樂意參加研討會,四處取經,但執行上取態猶豫,而該類中小企約佔一半以上。恒生大學市場學系助理教授鄺家麒亦指,有中小企反映ESG陳義高遠,對朝不保夕的中小企太「離身」。他指,要突破樽頸,要讓中小企知道推動ESG是投資未來,不是支出,「對盈利有好處,才有動力去做。」
林國雄指,中小企普遍認為在「環境」及「社會」上較易推行,主要是減少用電、冷氣恆溫、無紙化,另外不少中小企一直定期舉辦義工活動,服務社區,均較易看見即時成效。連舜香則認為,中小企涉不同行業,聘用人數不一,業界宜因應能力,按部就班推行,並稱員工都擔心推行ESG加重工作量,故建議僱主帶同員工參加相關研討會,然後一起釐定ESG方案,釋除疑慮。
連又舉例,近年零售及飲食業人手不足,曾有中小企推行人性化管理,如彈性上班時間,「由每更12小時改為4小時」,成功吸納「媽媽級」婦女擔任兼職工作,而員工亦感受僱主提供的方便而產生歸屬感。不過,她稱,個別家庭式經營的中小企,往往由東主及家人掌管日常營運,甚至會計及稅務工作,認為須在管治上加強學習。
環境社會兩方面較易推行
如何鼓勵中小企自發推動ESG,林國雄建議在當前經營困境下,當局提供一定誘因,如為中小企提供稅務寬減優惠,即容許中小企就節省的ESG費用獲得稅務寬減。另外,他指,有會員希望當局在公營投標「價低者得」的慣例下,加入採用環保物料可獲「加分」的條款,才能鼓勵業界採用成本較貴的環保物料。
連舜香亦指,現時上市公司須遵守ESG的相關標準和法規,但有推行ESG的中小企往往不知道自己的成績,建議當局構建有關中小企ESG網站或平台,供中小企填報及獲取評級,並提供改善方案,長遠建立「中小企ESG資料庫」,並藉以向成績良好的中小企頒獎以作鼓勵。她指,再進一步,亦可讓該些表現良好的中小企,日後向銀行申請ESG借貸時,獲利率優惠或延長還款期,希望多管齊下,鼓勵更多中小企加入推動ESG的行列,走出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