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回水」40億 佔發展儲備金三分一

更新時間:03:00 2025-02-27 HKT
發佈時間:03:00 2025-02-27 HKT

  政府昨發表新一份《財政預算案》,面對財赤,當局宣布八間資助大學的撥款以累進方式逐年削減2%,未來3年合共向8大撥款681億元,3年合共削減28億元。另一方面,八大的總儲備達到近1400億元,當局首次要求八大向政府退還合共40億元儲備。教資會表示,8大合共有111億元「一般及發展儲備基金」,而退還總額相當於該儲備基金的三分一。消息人士表示,各院校的實際退還金額各異,強調屬一次性做法;他亦稱,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已與八大校長會面,他們對做法「表示理解」。

政府《財政預算案》昨出爐,當局首次要求八大在2025/26年度內,從「一般及發展儲備基金」結餘退還合共40億元予政府。消息人士解釋,由教資會批出但未使用的撥款,便會落入基金,讓大學有現金流應付開支,而每間資助大學最多可儲備20%。教資會表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八大共有111億元屬該項基金儲備,退還總額相當於該儲備基金的三分一。
屬一次性做法 各校退還金額各異
  消息人士表示,各資助大學實際「回水」的金額各異,強調今次安排屬一次性做法,又稱教資會曾與八大校長會面,引述八大回應指對做法「表示理解」,期望各大學能與政府共渡時艱。
  此外,《預算案》亦公布,八大於下一個三年期,即2025年至2028年的撥款,將以累進方式逐年削減2%,整體撥款額達681億元,但對比上一個3年期撥款632億元,增加7.75%。教資會表示,按照既定機制計算,未來3年的經常撥款需求為709億元,計算減幅後,3年合共削減28億元,平均減幅約4%。消息人士表示,各大學的減幅一致。
為公共財政帶來80億經濟效益
  教資會亦指,上述兩項措施,連同未來3年調整學費水平所節省的12億元,合共為公共財政帶來達80億元經濟效益,教資會昨亦向立法會提交文件,披露未來3年分配予八大的經常撥款,整體以香港大學獲得最多撥款,3年合共159.1億元,中文大學及理工大學亦分別獲分配147億元與110億元撥款。
  就《預算案》提及的措施,八大皆回應指願意與政府共同面對財政挑戰。港大校長張翔表示,大學會審慎理財,進一步策略性地提升大學的國際表現,同時期盼政府在經濟逐漸復甦時能夠重新評估對大學的資助政策。中大校長盧煜明表示,大學會仔細研究相關措施對大學的潛在影響,期望對教學、研究等方面的影響可以減至最低。
八大願與政府共渡時艱
  科大校長葉玉如表示,大學將在不影響教學質素及研究實力的前提下,竭力開源節流,包括推動跨地域、跨院校科研協作,爭取更多海內外的研究撥款,以及促進知識轉移方面的收入等。城大表示,將積極開拓多元收入來源、爭取更多研究經費,包括積極拓展知識轉移、即技術發明及專利等方面的收入,亦會持續加強與商界合作、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為師生創造更多發展機會。
  浸大校長衞炳江表示,大學會提高資源運用的效率,繼續努力推進教研。
  教大表示,繼續確保教與學和科研工作維持高水平,為學生及社會提供優質教育和服務。
  嶺大表示,將採取靈活措施應對,確保持續教學與研究的核心工作,保持高質素,包括加強產學研合作資助,並加快推動科研成果轉化落地。
  理大表示,理解政府有需要調整未來3年對八大的撥款,理大將實施一系列資源調配和開源節流措施,與政府共同進退、共渡時艱。